青山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沈睿之死,女縣令,青山漫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開始禮佛講道,你若是真把他當作菩薩拜,那就是你的錯了。
大辰皇朝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全國大大小小的事分類繁多,從前太子在朝他們這些人在曲意逢迎,磨合算計,勾心鬥角,排除異己。
每日上朝朝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不同的意見,誰不不服誰,誰也說不過誰。
今日不一樣,在皇帝面前他們很清楚的明白主憂臣辱這個詞,他們是來解決問題的。
於是當皇帝問:“何人願前往嶺北一行?”
殿下立即有人自薦。
刑部司鄭嘉出列,行了一禮,躬身道:“陛下,臣願往嶺北一行,查清鹽鐵獸筋之事,另嚴查各州田賦,還嶺北百姓一個朗朗青天。”
鄭嘉與沈睿同年殿試,同年為官,沈睿扶搖直上,鄭嘉則坐了很多年的冷板凳。
麟慶二十一年一紙狀告武昌侯世子與大公主駙馬的狀紙遞上的案堂,兩個有錢人搞印子錢利滾利,賺了不少,也害得不少人家家破人亡。
這種事情其實很常態,算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民間有句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很少有人願意管這樣的事,更何況這事還涉及兩位勳卿國戚。
皇帝每日大大小小的國事,哪會管到這些!群臣只有鄭嘉一人快速有效的整理好所有的始末在殿上不卑不亢的上告。
皇帝大怒把這件事交給他全權處理,他也不負皇恩剛正不阿,不循私情,辦起事情來雷厲風行,高效高率,此後得到皇帝重用。
“嗯”陳顯對於鄭嘉的自薦淡淡應了一聲“還有人嗎?”
這時百官很有默契,齊聲道:“臣等附議。”
“怎麼沒有人了,之前不是想法很多,都說出來,朕聽著。”
百官“臣等不敢。”
“不敢?”陳顯緩緩道:“朕看你們敢的很,朕這朝中可是人才濟濟,嶺北不過小小一道,以你們的能力該手到擒來才是啊?”
承德殿內噤若寒蟬,殿上人人都有心思,但這心思要在皇帝的容忍範圍內才行。
兩年了,他們在朝堂上“欺負”慣了太子,如今猛的回神,只覺背後冷汗直冒。
現在還淡定的估計只有洪志幾個人了。
“臣等惶恐。”
陳顯冷冷道:“既然知道惶恐,下朝後就在家好好反省反省,之後遞上一道摺子來,太子。”
陳鈞聞聲立即躬身道:“兒臣在。”
“他們的摺子用心看,沒有寫清楚的返回重寫,三次未過,就回家寫個幾年再回來。”
“兒臣遵旨。”
殿下不少人苦澀“臣等遵旨。”
成王在下恭敬的站著,袖中手掌緊握成拳,心中一片淒涼,太子終究是太子!
麟慶帝的子女並不多,早年由於忙碌沒有親自教導兒女,但每個皇子皇女的教書先生都是大學問者。
不僅如此皇子皇女的吃穿用度上一直有專門的人打理,沒有人敢陽奉陰違。所以他的後宮除了皇長子因病早夭,幾個妃子總共兩次因自己身子意外流產,所有皇子皇女皆健康成長。
成王的心思,甚至端王,景王,六皇子的陳顯如何不瞭解,皇位要傳給太子,這些也是他的兒子,因此只要不是太過分,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只是他不僅是父親還是一國之君,朝廷天下的安穩排在任何事的前面。
陳顯看著朝下的百官,淡淡道:“擬旨。”
“臣等聽旨。”
“沈睿倒行逆施,不思皇恩,致使嶺北震動,幾州亂起,罪大連坐。念沈家這些年為朝盡忠,且沈睿已死,剝奪沈家一切官事職銜,前往安南道。
另明君賢臣方有盛世,君臣諧和國事治矣,刑部司鄭嘉剛正不阿,能力卓越,特封嶺北巡按欽差大使,巡行嶺北,撫軍按民,提調嶺北一應事物,特予遇事不決時可便宜行事之權。
特封錄事蘇恆,石山縣令孟谷為左右副使,協助鄭嘉嶺北之行。”
“臣等接旨。”
“沈睿之事,因以為戒,再令,此次嶺北若有欽差官員與地方官員私相授受,朕不問欽差,先斬地方官。”
“陛下聖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