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先機(四),昭帝本紀,容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珩的舉薦,景成帝並沒有反對。很快,江桓就到戶部走馬上任了。有了這重身份,曲亦瑤帶著江桓去船廠,也就名正言順了。
船廠重兵把守,裡面人來人往熱火朝天,無數巨木堆在一起,蔚為壯觀。
各地的船廠雖然由商人們出資,根據出資多少分配使用份額,但船廠等閒不允許進入,是以江桓這也是第一次看見船廠內部的模樣。
“這裡造的都是中型船,用來裝戰馬糧食貨物的,真正的大船在升州金倉縣的金倉船廠,還有一些小型船在桃州清寧縣的清寧船廠。”
“等等,”江桓意識到不對,“這裡這麼多船,才只是中型船,還有小型和大型船在別處製造?”
曲亦瑤點頭:“不錯。”
江桓看著密密麻麻的骨架,少說也有一二十隻,要知道,上一次遠航的船隊,一共才十六艘。
曲亦瑤臉上浮起一個帶著深意的笑容:“此次出海船隊一共一百二十餘艘船,其中大型船三十餘,長四十餘丈,寬近二十丈,每艘造價五千兩。中型船分馬船、糧船、坐船,共三十餘,長三十餘丈,寬十五丈,每艘造價四千兩。還有小型船,多是戰船,長不足二十丈,寬僅七八丈,造價也要近三千兩。”
江桓心中的算盤打得劈啪作響,終究是被這些船的造價驚住:“你是說,光造船就要五十萬兩?”
“不錯,”看見她震驚的模樣,曲亦瑤之前被拿捏住命脈的怨氣一散而盡,“這還不算船上的貨物、陳設,隨行的船長、水手、官兵的工錢用度,這些都是朝廷支出。”
照這樣的說法,沒有百萬兩白銀根本拿不下。
江桓腦子一轉,曲家這兩年落敗,雖然根基還在,算上曲亦瑤回京後得到的賞賜,林林總總算在一起也沒有五十萬兩,更別說還要準備貨物。
也就是說,曲亦瑤根本沒辦法一個人吃下這麼大的支出,除了向皇帝陳情,就只能找別的商人合作。和皇帝談條件,完全失去主動權,還不如拿著這一份大餅去吸引別人,曲家能得到的更多。
比如自己。
原以為的從曲亦瑤手中分得一杯羹,變成了不僅沒有打亂曲亦瑤的計劃,還上趕著替她解決了糧價的問題。
江桓少有吃虧的時候,這次栽了這麼大的跟頭,不可能就此認下。
“不知曲大人能出多少?”
“你我對半出資,對半分得收益如何?”
江桓狡黠一笑:“我可以連貨品的那份一起出,收益四六,如何?”
曲亦瑤心中盤算,雖然金洲那蠻夷之地,用不上瓷器絲綢茶葉這些貴重物什,但棉麻香料這樣的東西,也是不小的開支。曲家現銀不足,這筆交易倒是划算,但摸不準江桓突然要包攬貨物的採買,意欲為何。
“再加半成。”
“可以,不過曲大人不可以過問貨物一事。”
江桓答應得越爽快,曲亦瑤越是懷疑。
不過貨品上能動什麼手腳?最多是以次充好。大周再次的東西,到了未曾開化甚至還赤身裸體的蠻夷之地都是搶手貨。
猶疑再三,曲亦瑤還是點頭應下。
二人談妥了協議,共同向景成帝陳情。
對於皇帝來說,她們能從金洲帶回更多的金銀,除了朝廷的一部分,還要按照商戶繳稅,其餘怎麼分配,並無妨礙。
何況江桓在糧價一事裡的表現,看上去是個聰明人,聰明人自然是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貪心,什麼時候不可以起貪念。
糧價案裡,景成帝看清了商人對民生的影響,捧起一兩個聰明人,總比將財富給到那些自以為是的蠢貨手裡好,比如已經覆滅的沈家,還有尚在大牢裡的陶家。
御案上還放著暗衛送來的訊息,元瑾和陶家聯手策劃了此事,一個為了將元珩按下去,一個為了更多的話語權。
以前看元瑾是個好的,勤勉上進,體恤百姓,不料轉臉就可以將民生疾苦當做籌碼,逼迫姐妹妥協。
景成帝翻開刑部送來的卷宗,關於陶傢俬藏兵刃的結果。陶家商船被水匪劫持,偷換了貨物運往京城欲行不軌。
竟是為了脫罪,將一船的人都“變成”了水匪。卷宗裡還煞有介事地說了水匪劫持商船的時間、地點。
景成帝冷笑:“青嵐,傳人來擬旨。”
景成二十七年三月,皇帝下旨大封皇女。三皇女襄郡王元琦晉封親王,六皇女元琅封榮郡王,七皇女封恭郡王,其餘皇女也各有封賞。
很快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