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章 雜交水稻、飛機和上海,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銜,通常授予有文學才華或者學術造詣的官員。

而他的差遣,則是杭州通判,是州府中的重要官職。

聽到寧野吐槽,趙頊當即不恥下問。

“寧弟有何建議?”

“依我看,你若要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主管變法,不如就叫大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下面再成立一個科技部,主管科學技術研究,不就行了,簡單明瞭,一看就知道幹嘛的。”

趙頊在看改革開放的書裡好像看到過後世有類似的名稱,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

“寧弟言之有理,看來,大宋的官制還得再改。”

趙頊當即點頭。

一個話題聊完,另一個話題又起。

趁著路上無聊,寧野又開始給大家介紹本次團建的目的地,中國的現代大都會上海。

趙昺一聽到“上海”兩字,當即有點反胃,“校長,咱在陸地上玩不好嗎?為何非得去海上?”

“哈哈哈。”

寧野這才反應過來,“對哦,我怎麼從來沒想過,為什麼上海叫上海不叫下海?”

很多現代人或許受近現代史影響,以為上海是一個歷史很短的城市,但其實並不是。

“上海”這一名稱,自古有之。

“官家。”

陸秀夫解釋,“我大宋時就已經有‘上海浦’了。”他一邊說一邊恭敬地看向另一個官家趙頊,“熙寧十年,也就是官家你們來的三年後,會在華亭縣始設‘上海務’。”

“哦?”

趙頊抬了抬眉眼,沒想到,這次要去的地方在他的時代就有了名稱。

“景定、鹹淳年間,上海港地區形成集鎮,因為濱上海浦,所以被稱為‘上海鎮’。”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青龍鎮市舶分司移駐上海鎮,專管航海貿易,‘上海鎮’之名始見於文獻。”

“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於上海浦西岸設定市鎮,‘上海鎮’定名。”

陸秀夫說得沒錯,上海的名稱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當時,在吳淞江(今蘇州河)下游的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被稱為上海浦,另一條被稱為下海浦。“浦”在古吳語中,意指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上海建鎮的時候,其位置就在上海浦附近,所以就取名為 “上海”。

因此,這座居江尾海頭,扼東海門戶,控長江咽喉的城市,比古代人想得現代,比現代人想得古老。

聽說這是後世最繁華的大都會之一,雖然離海很近,但並不是什麼海上,趙昺總算安心了。

“上午咱們先去小迪樂園玩一玩。”

寧野腦海裡頓時生出一個“邪惡”的想法,“我們要一起玩極速飛輪,誰都別想跑!”

這可是上海小迪獨有的專案,據說啟動後瞬間加速到每小時 80 公里呢,好不容易帶古人出來一趟,不帶他們見見世面怎麼行?

玩,必須玩,進去第一個專案就玩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負卿卿

兆七

玩家都以為路人他是滅世Boss

Cayer

未來法師

采苓

假公主重生後成了真貴妃

聽蟬聲

全星際最後的金龍

貓不虎

我真的只是個醫療兵

牧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