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輿論高地,古人來校當特聘,改寫華夏意難平,石徑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眾人求知慾滿滿,寧野也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解自己對於如何透過大宋新聞業,規避地方鄉紳壟斷資訊解讀權的思考。

“第一,所有官邸學校,無論朝廷衙門、中央太學、地方官學、乃至私立學院,都必須訂閱報紙,且供所有學生士子甚至百姓免費取閱。”

學生們思想活躍,總是喜歡論辯,有報紙解讀官方的思想,總比他們到處探聽政府沒有公開的 “朝廷機事”或輕信坊間傳聞好得多。

而且,將來,《大宋新聞報》還可以接受讀者來信和投稿,擇其優者刊之。

讓那些天然具有表達欲的學子,在報紙上互相就新聞進行辯論,發表見解,啟發民智的同時,也讓真理越辯越明。

“第二,在汴京設立新聞發言人,定期召開新聞釋出會,另外,由官方組織路、州、縣各級驛站,設立讀報點和宣講員,定期安排專人朗讀報紙內容並進行講解。”

趙頊和蘇軾聞言想了想,都點點頭,覺得此策不僅可以而且甚好,但是,他們還是有所擔憂。

“寧校長,”蘇軾問,“汴京的新聞發言人好說,可各地的宣講員若是和地方勾結,又該如何?”

“這好辦,那就搞公務員考試唄,由中央指派。”

“公務員?”

趙頊聞言一愣,這個詞他覺得自己好像理解,但好像又不太理解。

“這公務員嘛,放在大宋,你可以理解成辦理政務的基層工作人員。咱們不是會成立大宋發改司嗎?在科技部之外,再設立一個傳播部好了,專門負責新聞輿論傳播工作。”

“唔……”趙頊沉思著摸了摸下巴,“我明白了……”

“寧校長的意思,是不是說,由大宋發改司組織考試,考試合格的人,派往天下各大驛站進行歷練,他們隸屬於傳播部,直接對發改司彙報,地方對他們沒有管轄權?”

蘇軾一點就透,果然聰明人就是懂得觸類旁通。

“沒錯!”寧野笑了笑,“不止如此呢,還有更通俗的方法。”

前兩個辦法在大家看來已經很強了。

寧野居然還有辦法?還是更通俗的辦法?

“大宋不是有戲班嗎?你們在全國各地,招募利用民間藝人,比如說戲曲班子、說書人等等,將新法內容改編成通俗易懂的說唱、戲曲節目,在各地走街串巷,巡迴演出,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新法,效果肯定更好。”

在寧野看來,這其實就是電視劇、話劇表演等現代文化藝術作品的大宋真人版。

勞之逸前面還是不服的,他總覺得,寧野說的新黨未必想不到,但聽到這裡,就連他也服了。

“透過報紙佔領輿論高地,利用民間力量傳播新法,”趙頊一邊擊掌一邊點頭,“好主意,好主意啊!此真聞所未聞也。”

“其實吧,這些都是輿論工作,但是僅僅只有說得好是不夠的,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得好,因此,培養專門的變法人才,確保變法不變形,上令可以下達,下情可以上表,時刻聆聽百姓的聲音,隨時完善新法律令,才是成功的關鍵。”

“當然,如果將來《大宋新聞報》火了,有人企圖效仿,你們也要注意提升辦報的門檻和資質,確保新聞的專業性和真實性。”

寧野雖然只說了三招,卻已經完全重新整理了北宋君臣的認知。

他們第一次見識到,原來輿論工作還可以這麼幹,原來好的傳播真的可以讓變法如虎添翼。

當然,可以想見,一旦那些頑固守舊派認識到報紙的力量,他們也會紛紛出來辦報,到時候,大宋就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至於怎麼管控,這個細節問題,就交給北宋君臣去操心了。

寧野已經把後人積累了幾百年的經驗,濃縮之後告訴了古人,儘管如此,古人也需要自己去經歷、去嘗試、或許也不得不走一些彎路,才會最終找到一條適合大宋的道路。

“我只希望你們記住一點,新聞人,還是要有點新聞理想,真正把追求真實、服務公眾、關懷人文以及推動進步,作為一種崇高的追求和信念。”

理想不可棄,唯有如此,才有機會改寫熙寧時代的意難平。

寧野本來還打算講講別的改開經驗,但是和大家溝通完這些之後,看到這些古人一個個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還是忍住了表達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像寧野自己說的,變法也要慢慢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負卿卿

兆七

玩家都以為路人他是滅世Boss

Cayer

未來法師

采苓

假公主重生後成了真貴妃

聽蟬聲

全星際最後的金龍

貓不虎

我真的只是個醫療兵

牧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