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收攬人心,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意味著皇帝對他點了贊,意味著他就此可以直接當官了,可張齊賢並不滿足。他不但沒有興奮,反而還眉頭一皺大為不滿:“什麼?才四條?我的皇帝陛下,你沒搞錯吧?我這十條都是可以採納的!”

趙匡胤這樣說當然有自己的理解和理由,於是草民張齊賢就跟大宋的天子趙匡胤當場吵了起來。

趙匡胤雖然很親民,可你一個布衣竟然跟皇帝吵架且毫不退讓,這種場合之下換了誰是皇帝恐怕都是會龍顏大怒。趙匡胤最後也實在是忍不住了,他下令衛士將張齊賢給拖了出去——只是拖出去,沒有砍頭。

史書記載趙匡胤雖然很生氣但卻非常認可張齊賢的才華,於是他回到開封后就向趙光義推薦了這個人並說以後此人可堪大用,但眼下還需磨礪一下心性。這段記載無疑從側面證明趙光義繼位是趙匡胤早就安排好了的,但這個事根本不可信,這完全有可能就是趙光義自己或者是他兒子趙恆在修改《太祖實錄》時杜撰出來的。要知道當時趙光義可是和他哥哥一起去的洛陽,趙匡胤怎麼可能在回到開封后才和趙光義談起此事呢?很有可能的是,當時張齊賢覲見趙匡胤的時候趙光義也在場,如此我們還不如說是他趙光義很欣賞張齊賢這個人。

,!

之所以要說到張齊賢以及這個故事,原因就在於張齊賢也參加了這次科考,遺憾的是他確實不善考試,這一次他的名次排在了幾十名開外,如果趙匡胤還活著他指定又得落榜。這時候趙光義出面拯救了他,為了給張齊賢一個較高的平臺和就得將他錄為一等進士,就是說這一次科考的一等進士必須把張齊賢包括在內,那麼自張齊賢以下的人就是二等和三等進士,所以這就是這一次科考錄取了一百多人為進士科進士的直接原因。

以上出自《宋史》的官方說法,如此可見張齊賢的面子可是真夠大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這不過是趙光義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不可言說的目的而找到的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理由罷了。不過,趙光義確實很看重張齊賢,這次科考之後張齊賢就去了衡州做通判,一介布衣就此成了衡州的常務副市長兼紀委書記。

不過,歷史將會證明趙光義對張齊賢絕對沒有看走眼。在這一批進士裡面,張齊賢的歷史地位和聲望可以說是僅次於後來三度出任宰相的呂蒙正,甚至可以說他在某些地方對宋朝的貢獻遠超呂蒙正,比如邊防事務。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說個題外話,如果有人此時去問張齊賢對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評價和看法,他會給出怎樣的回答?這個答案不難猜,這也正是我在這一章節裡想要表達的主旨——趙光義憑藉這次科考收攬了天下讀書人的人心。讀書人對一個皇帝有多重要?無論是朝廷大員還是地方官員基本上都得從讀書人裡面挑,這些人就是一個皇帝地位穩固與否的基石,而史書也是由讀書人寫的,一個皇帝是名留青史還是遺臭萬年都是由這些筆桿子說了算。還是那句話,宋朝是讀書人的天堂,這個頭就是由趙光義開啟的,而他的付出也收到了顯著的回報。不管在民間趙光義是什麼形象和名聲,但至少在史書裡他趙光義是一位絕對意義上的好皇帝。

這時候是公元977年的正月,趙匡胤還躺在冰冷的棺材裡未及下葬,而趙光義此時已經幾乎讓臣民們將他們的先帝給忘得一乾二淨並對他這個新皇帝頂禮膜拜山呼萬歲。

還是那句話:高!實在是高!

:()北宋帝國興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