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收攬人心,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位在這十七年裡勤政愛民且漸漸地讓天下重歸一統的太祖皇帝才剛剛駕崩不到三個月。也就是說,趙光義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讓這些人走出了失去趙匡胤的悲傷和惆悵,他讓這些人轉而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懷抱並對其感激涕零。

堪稱心理大師的趙光義充分認識並抓住了世人的人性弱點,這個弱點用薛居正在《勢勝學》裡的話來說就是:人者,俗也。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在世上為的就是一個利字,這一點無可置疑。對此,儘管我個人在主觀意識和感情上很不喜歡他,但對於這個權謀家、這個帝王在此期間為鞏固和加強個人權力與地位所做出的一切行為我只想用一句電影臺詞來概括:高!實在是高!

,!

眼見趙光義為了實現個人目的而如此敗壞延續數百年的科場制度和秩序,宰相薛居正等朝廷大員當場傻住了。他們告訴趙光義:“皇上,你這是在瞎搞啊!這回錄取的人太多了,而且你又把這麼多人一次性地全部送去地方當官,你這樣做恐有不妥啊!”

對此,趙光義根本不屑一聽,他仍然一意孤行。他就好像是故意要給薛居正等人作對似的,在這些官場新丁即將出京赴任之時,趙光義特意集體召見了他們並對這些人說道:“你們到了地方之後如果發現有任何危害百姓之事可以直接向我加急奏報。另外,山高水長,想必你們身上也沒有帶多少錢,朕決定給你們每人二十萬錢做為你們赴任前置辦行頭的行裝錢。”

二十萬!這個錢當然不是我們現在的二十萬人民幣,而是銅錢二十萬文!要想弄清楚當時的這筆二十萬的銅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我們為此還得需要費一番工夫。

根據黃冕堂先生在《中國曆代糧食價格問題通考》一書裡的記載,宋朝在太宗朝時京師開封府的米價為每石700文銅錢。宋代的一石約為現在的7596公斤,換算出來得到的結果就是當時的米價每公斤約為922文。

現在是公元2020年9月3日,四川成都的大米(粳米)批發價格為每公斤6元,也就是說當時的922文銅錢約等於現在的人民幣6元,922文銅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600元人民幣。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每千錢為一貫,為圖省事我們在這裡就按照一貫銅錢只有922文來計算,這也就是說宋太宗時期一貫銅錢約等於現在的600元人民幣。那麼20萬文銅錢也就是200貫,摺合人民幣也就是12萬元。不過,這個數字是嚴重縮了水的,因為我們是按照一貫銅錢只有922文來計算的。如果按照一貫為一千文銅錢來精確計算,趙光義的這筆賞錢放在現在來算應該就是接近於14萬元人民幣的樣子。

關於賞賜新科進士行裝錢這件事其實並不是趙光義開的先例,趙匡胤也曾經賜給那些即將到地方上任的進士每人二十萬錢,但我們在前面也說了,趙匡胤每次錄取的進士人數根本不可與趙光義相提並論。趙光義這次是賞了五百多號人,也就是一次性從國庫裡支出了六百多萬元人民幣作為這些人的行裝錢。這些錢是誰的?這都是趙匡胤辛苦積攢下來的。各位,何為慷他人之慨?

曹彬作為平滅南唐的宋軍主帥,在他回到開封之後趙匡胤賞賜給他的錢是五十萬,作為一個征戰沙場時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滅國級統帥所得到的賞賜不過才五十萬,而這些孔孟弟子只是動動手中的紙筆就得了二十萬,說宋朝是文人的天堂確實不虛。

關於這次科考,我們還必須得單獨提到一個人,這人叫張齊賢。

張齊賢生於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年),考中進士的這一年他已經是三十五歲的“高齡”。這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而且更悲慘的是他很早就沒了老爹,三歲時跟著他的母親遷居到了洛陽。張齊賢也算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且志向遠大,但在科場卻不是很如意。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的人在考場不一定有多麼的威風八面,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比那些科場精英厲害得多,張齊賢就是這類人。

公元976年,趙匡胤西巡洛陽府,此時已經三十四歲卻又無法征服科場的張齊賢想到了一個一步登天的辦法。他直接在路上攔下了趙匡胤的車駕,說他有富國強兵的良策要面見皇帝陛下。

趙匡胤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也沒有什麼大架子,他在行宮裡召見了張齊賢。這位膽大如巨卵的書生見到皇帝之後毫不怯場,他慷慨激昂地在趙匡胤面前滔滔不絕地說了十條如何讓天下一統以及如何讓宋朝國富兵強的策略。趙匡胤聽完後覺得這裡面有四條是可以採納的,換作一般人恐怕會當場興奮得倒地不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