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主少國疑,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959年6月16日,也就在趙匡胤被晉升為禁軍殿前都點檢的第四天,他的那位大恩人,偉大而又神武的周世宗柴榮在其三十八歲這年終究還是因急症醫治無效而駕崩於後周皇宮的萬歲殿。

訊息傳出,開封城哭聲一片,作為深受其皇恩的趙匡胤想必更是淚如雨下。可是,與柴榮的突然駕崩所帶來的悲痛相比,這個國家失去了頂樑柱和主心骨才最是讓人感到驚恐和迷茫的事。

按照柴榮臨終前的旨意,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了後周的皇位,柴榮為這個孩子所配備的三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範質、王溥和魏仁浦,清一色的文臣。

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大周帝國所處的局勢以及所面對的挑戰:皇帝新喪,幼子繼位,各處邊關悍將林立,京城裡各路軍界大佬互相用鼻孔看對方,三位宰相行輔政職權,北漢蠢蠢欲動欲報奪國之仇,遼國更是虎視眈眈欲南下報復丟失三關之仇,南邊的南唐也是表面繼續順從實則圖謀對大周行不軌之事。如此境遇之下,只要稍有閃失,周朝必將被四周的敵人以及內部的虎狼之臣瓜分殆盡。

就在這種看似表面平靜實則各種勢力暗中角力的態勢中,公元960年的春節到了,趙匡胤也從自己管轄的歸德府回到了開封老家過節。

大年初一,當開封城的居民還沒完全從睡夢中醒來時,一份緊急軍報被傳送進了皇城: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了!在觀望了半年之後,後周北方的這兩個死敵終於是坐不住了!

朝廷的各位王公大臣——準確說是那幾位輔政大臣在一番商議之後直接把趙匡胤給推了出來:“趙將軍,你是禁軍的最高長官,又是深受先帝恩寵之人,現在敵人趁著先帝新喪之時想要趁火打劫,我們決定就由你帶兵去打敗他們。軍情緊急,你趕快就帶兵出發吧!”

趙匡胤當然只能答應,這件事無論是為了報答柴榮對他的知遇之恩還是為了國家或是為了他的那個小家,他都責無旁貸。這話絕不是我在給趙匡胤唱高調,他絕對是最不想看到開封城再次被遼國人蹂躪的那些人之一。

回到殿前司官衙後,趙匡胤開始點兵派將。後世的一些人把他這次的軍事人員調派解讀為包藏禍心之舉,說他有意把自己的好兄弟也是他的副手——禁軍殿前司副都點檢慕容延釗派出去打前站,然後又把一直以來都跟他不怎麼對脾氣的韓通手底下的侍衛司人馬調出開封,最後又把他的結義兄弟、同時也是掌管京城戌衛的石守信和王審琦留在了開封。在這些人的眼裡,趙匡胤這樣的安排完全就是為此後的兵變做準備。

這件事以及這樣的安排我不想在這裡為趙匡胤做任何的辯解和所謂的洗白,畢竟後面發生了什麼大家都很清楚,畢竟事後諸葛亮可以把什麼事都說得有模有樣且分析得頭頭是道。

父子倆牽驢趕路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道理很簡單:任何一件事不管你怎麼做,但最後總會有人找到噴你的理由。那怎麼辦?總不能因為害怕被噴而什麼也不做吧?要知道尸位素餐也是要被噴的。一個想做事的人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如果他總是想要去討好所有的人,那麼到最後他指定是什麼事也做不成、什麼事也做不了。所以,有句話說得真的是太好不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趙匡胤分兵派將結束後,京城裡的各營禁軍開始著手準備出征或留守的事宜。看見如此景象,開封城的居民開始慌了,遼國人又要來了,在李從珂和石重貴時期那些遼國人都在開封幹了什麼他們可是還記得很清楚,乃至於郭威當年進入開封城之後都發生了什麼他們也是沒有忘記。如今的局面和當年是多麼相似,新帝年弱,強敵入侵,京城裡面更是輿情洶洶——這個時候京城的各個角落再次開始瘋傳“點檢做天子”的流言,說是趙匡胤要趁機舉兵作亂,於是乎好多人都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外出避禍。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京城的百姓,就連趙匡胤自己都害怕起來了。這種事要是被皇帝或是三位宰相大人或是被韓通知道了,你信不信他們馬上就會帶人來把趙匡胤扔進大牢先關起來再說?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遼國人和北漢人打進來之前先把趙匡胤這個內賊給辦了,這種事絕對有必要,至少一個智力健全的皇帝在得知這件事之後肯定會考慮一下是否要這樣做。當然,這樣做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因為在這個軍情萬分緊急的關頭,趙匡胤現在其實就是京城裡最有權勢的人。禁軍裡的許多中下層將領都是他一手調教和提拔的,而他又是禁軍的最高長官,如果說有人這時候想要憑藉市井流言就把他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