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煌煌巨旱,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階段的趙光義所面對的問題是外有遼國的嚴重軍事威脅但卻無力正面對抗,他所能做的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加強邊境的防守,至於內部,河北大地因為戰亂而民生凋敝,要想恢復和發展這一地區的民生著實讓人大傷腦筋。趙光義起初認為自己能夠掌控一切,等到他發現自己力不從心後便找了趙普來幫忙,可如今看來以他們二人之力同樣是沒法為宋朝劈開一條光明大道。對此,朝中的各位大臣倒是個個自詡諸葛在世紛紛獻言獻策,但眾人七嘴八舌始終無法統合成一個意見和方向,這反而讓趙光義更加頭昏腦漲。不過,最讓趙光義感覺窩火的是就連老天爺也在這幾年裡總跟他過不去。如此局面,趙光義哪還有心思去管李繼遷?

讓趙光義覺得老天爺在跟他對著幹的事就是天災:從公元989年開始到李繼遷第一次向宋朝表示願意誠心歸順的公元991年,中原大地連續三年都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旱災和蝗災,天氣之炎熱讓趙光義甚至下詔讓重病纏身的宰相趙普每天不要來中書省上班了,而是直接居家辦公。當然,這並不是說趙光義又在刻意地以一種含蓄的方式削奪趙普的權力,這純粹就是出於趙光義對趙普的一番愛護和體貼,此時中書省的日常事務都由次相呂蒙正在打理,但國家的大政決策以及一些機要事務仍然得由趙普參與並定奪。

放眼古代的封建帝制史,天災尤其是旱災和蝗災絕對是讓每一個帝王都為之而抓狂不已的糟心事,對於本就麻煩和危機纏身的趙光義來說,他現在的處境簡直就是在折他的陽壽。持續不退的旱災以及天空中少見的大規模流星雨現象讓生性迷信的趙光義再又變得疑神疑鬼:難道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這個當皇帝做了什麼錯事讓上天發怒了以至於受到了天譴?或者說天下有大量的冤案發生不成?

這個事其實也不能全怪趙光義迷信,古代的皇帝每逢國家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無一例外地都會往這方面想,意即所謂的天人合一,由此而下罪己詔或是舉行儀式親自向天祈福的皇帝更是比比皆是。為答天譴,趙光義先是下令降低自己的膳食標準,然後他又讓中書省的官員稽核行政和刑法上是否有不當和過失之處以便及時改正並以此向上天謝罪。皇帝如此表態,以呂蒙正為首的中書省各級官員也頓時感覺壓力山大,呂蒙正甚至奏請依照古制罷免他的宰相職務以向上天謝罪,但趙光義對此予以了回絕。

當然,此舉並不是說呂蒙正這人沒有擔當精神,因為在古代天災降臨往往就意味著人間君臣失德,身為臣子當然得替天子背鍋,所以宰相主動背鍋攬責往往是忠君和勇於當擔的一種體現。因此,遇到大型的天災而導致宰相被罷職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有時候這種事甚至是宰相們的政敵用來彈劾或逼迫他們下臺的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

果不其然,身為知制誥的田錫這時候就主動跳出來為以上的說法做了生動的詮釋。他上疏對趙光義說道:“天象異常以及旱災的持續不退充分證明我們宋朝現在是陰陽失和,這就足以說明宰相們的工作沒有做好。依臣看來,現在的局面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為上者插手為下者的事務,為下者不能糾正為上者的過失。”

田錫這話雖然明面上是在切責宰相的工作不力,但趙光義是何等聰明的人,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田錫這話其實是在暗中指責他?作為太宗一朝有名的諫臣,這個“田大嘴”也是真的膽子夠大,他這麼一說可是把皇帝和宰相一起都給得罪了。沒過多久,趙光義的一道詔命下來:田錫,你給朕滾出京城,馬上到陳州去當知州。

進入公元990年,為了擺脫當下的困局並求得一個心理上的暗示和安慰,神棍同學趙光義下令改年號為“淳化”,但改個年號並沒有對旱情的緩解起到什麼作用,反而在這一年的開端他就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幫手。年近七旬的趙普自年前病情加重之後身體就每況愈下,這老年人過冬就像在鬼門關遊走,趙光義為此還親自去趙普的家裡探視。深感自己在工作上已經力不從心且人生恐怕也是時日無多的趙普以年邁和病重為由向趙光義請求退休,但這遭到了趙光義拒絕,可在趙普連續三次的堅決請辭下他最終還是同意了。在下詔免去趙普的宰相之職後,趙光義另行封趙普為西京洛陽府留守並讓其安心去洛陽養病。

趙普雖然走了,可接下來的這一年旱情仍在在持續。在古代,大型旱災與蝗災往往都是並存而生的,這一回也不例外。更要命的是,這一年不但中原大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連長江流域也發生了罕見的特大水災,這讓趙光義對“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詩是深有感觸。除了下令受災各地官府和駐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