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煌煌巨旱,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趕緊救災賑災之外,趙光義同時還下令減免受災地區這一年的農業賦稅。
舉國上下本以為這一輪的旱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得到緩解,可讓宋朝人發狂的是這一波旱災直到第二年還在持續,它不但貫穿了四季且還跨了個年,趙光義簡直覺得自己快要瘋了。他將一幫朝廷高官和近臣召到宮裡,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探討一下當前的國政是否有失當之處抑或是官場上是否發生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要不然他實在是不能理解老天爺為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要說這天人合一之說如果被有心之人拿來做文章還真的是一打一個準,上回是田錫狠狠地往趙光義胸口上紮了一刀,這回則輪到了年輕氣盛的寇準跳了出來。
,!
在趙光義當場表明了召集朝臣前來議事的意圖之後,寇準隨即站出來說道:“陛下,《洪範》裡面說了,天人合一,這眼下的大旱正好應證了我們在刑罰上有不公的現象啊!”
一聽這話,趙光義的臉上立馬就黑下來了,他嘴上不說話,但心裡卻是一肚子的鬼火:這還用你說啊?老子兩年前早就想到這個了,可我和中書省的幾位宰相都仔細核實過那幾起大案要案,根本沒有什麼刑罰不公的事情,你寇準說這樣的話豈不是在當場打老子的臉嗎?
心裡雖然是滿肚子的火,但趙光義愣是許久都不說話,最後他實在是氣不過,於是他起身就走進後宮生悶氣去了。消了一會兒氣後,他又命人把寇準單獨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你說刑罰上有不公,到底是指的什麼?”
面對皇帝的問詢,寇準很找抽地賣了一個關子:“我現在不方便說,陛下,你把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各位長官都一起叫過來,然後我再說。”
等到中書省和樞密院的一幫大佬們都到了之後,寇準開口了:“前段時間祖吉和王淮兩個人都因為貪贓而伏法,但祖吉被抄家殺頭,可王淮因為是現任參知政事王沔的弟弟,而且他比祖吉貪得更多卻只是打了一頓板子,關鍵是他最後在捱了一頓板子之後居然還繼續做原來的官。請問陛下和各位大人,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公嗎?”
此言一出,王沔當即後背冷汗直流。作為官場上最為講究禮義廉恥的時代,北宋的官員別說是自己的直系家屬有汙點,哪怕是你的八竿子親戚身上有汙點都足以讓你丟官罷職,更何況王沔這次可是被人指責其親弟弟涉嫌“走後門”。隨著趙光義兩眼一瞪將目光轉向了王沔,早已是兩腿發軟的王沔立即下跪並叩首稱罪,迎接他的則是趙光義的一頓劈頭大罵。
王沔因為此事而被罷免了參知政事之職,趙光義也趁機改組了兩府:樞密副使張齊賢、給事中陳恕進入中書省出任參知政事,張遜、溫仲舒以及這一次敢於直言揭發的寇準則進入樞密院成為樞密副使。
寇準因為這一次的揭發有功而生平第一次進入了兩府成為了宋朝的宰輔重臣,在我們看來這件事於寇準而言當然是喜事一樁,可事實卻並非如此,這事不但讓寇準覺得有些尷尬,這甚至成了他往後的政敵用來攻擊他人品和心性的一大鐵證。為啥?因為寇準靠這種方式升官是宋朝官場最為不恥的行為之一,他不是因功升官,而是靠的揭短或者叫告密,這在宋朝官場就是典型的小人作為。當然,寇準在做這事的時候其本意未必是衝著升官去的,而就是他的性情所致,可事實和結果就是他靠著打倒王沔而讓自己成為了宋朝的兩府大臣。
貴為參知政事的王沔這把“保護傘”雖然倒了,他的老弟也被重新責罰,可即使如此老天爺依舊沒有息怒的意思,這場大旱仍在持續地發光發熱。如此旱情倘若無法得到緩解勢必會嚴重影響這一年中原地區的春耕播種,這對已經連續三年遭遇旱災的中原地區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更讓人擔憂的是由此可能會產生的災荒和饑荒極有可能導致社會的動盪,要知道宋朝的賑災糧可不是沒有底的,而且駐守河北前線的數十萬軍隊現在也是吃糧大戶,此情此景讓趙光義是心急如焚。
就在李繼遷向宋朝遞上降書的這年三月,仍舊為旱情苦惱不已的趙光義向中書省下發了一道指導抗災救災的詔書,從中我們足以看出此次的旱情有多麼嚴重以及趙光義本人被折磨到了何種程度:元元何罪,大譴如是,蓋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當於文德殿前築一臺,朕將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譴。
看見沒有?為了結束旱情,為了回應天譴,貴為大宋天子的趙光義已經開始準備為國獻身了,他願意自焚以受天譴只求上蒼能夠放過萬千黎民百姓。如果這事真的成了,那趙光義倒是絕對稱得上“千古一帝”,而且絕對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