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血染殘冰,北宋帝國興亡史,海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前方如蜂群一般衝殺而來的遼軍鐵騎,劉廷讓麾下的弓弩兵排列成整齊的陣勢習慣性地張弓搭箭準備給遼軍先行送上一份見面禮,然而他們隨即就發現了一個對他們極其不利的情況:公元986年的這個十二月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大寒潮,而這極寒無比的天氣竟讓宋軍的強弓硬弩成了擺設——宋軍的弓弩兵們發現自己手中的弓弩根本就拉不開!

這件事對宋軍而言堪稱災難。弓弩一向是漢人軍隊對付北方遊牧民族軍隊的一大利器和法寶,遊牧民族雖然也有弓箭,但他們的射程和威力遠遠不及前者,更何況漢人軍隊還有比弓箭殺傷力更大的強弩。但是,在這一天裡宋軍在這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為這場戰鬥按下暫停鍵,我們來說說宋軍這弓箭到底出了什麼事。

說到這事,後世之人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宋軍在戰前準備方面出了問題,說是宋軍的將士在天寒地凍的戰場上衣著單薄導致身體僵硬無法拉動弓弦,可這種說法明顯有一個邏輯錯誤:就算你在開戰之初因為身體僵硬而拉不開弓,可開戰之後僅是戰場上的萬馬嘶鳴和金戈相向就足以讓人瞬間熱血沸騰,那麼在熱身之後這弓還拉不開嗎?在打得熱血沸騰之後你還拉不開弓嗎?況且,此時早已是深冬時節,宋軍的將士還會衣著單薄嗎?別的王朝就不說了,以富庶繁華而著稱的宋朝在軍需方面會犯下如此愚蠢和幼稚的錯誤嗎?就算趙光義時期的宋朝還沒有那麼有錢,可也不至於給士兵發不起禦寒的冬裝吧?要知道宋朝的河北軍團對遼國的備戰工作可是從半年前就開始了,所以衣著單薄和身體僵硬這個說法基本上站不住腳。

那麼,原因很有可能就只有一個——問題就出在宋軍的弓弦材質上。多年後的宋遼威虜軍之戰恰逢雨天,這一天遼軍的弓弦也拉不開,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弓弦是皮革所制,而皮革遇水喪失彈性導致了遼軍無法張弓的悲劇。宋軍的弓弦大多都是麻繩棉絲之類的材質,這些玩意兒在理論上並不畏寒,但如果受潮之後再遇冰凍天氣呢?在史書的記載裡當時的情況是“時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這就說明宋軍無法張弓不是個別現象而是集體現象,那就證明問題確實是出在弓弩上面。

戰場取勝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天時就不用再說了,至於地利,雙方在野外交戰,宋軍也沒有地利的優勢,而這個人和——遼軍是十餘萬的兵力且是皇帝和皇太后現場督戰。在這三個決定戰場勝負的要素和條件裡,宋軍一個都不佔。

回到戰場。

失去了弓弩這一大殺器的輔助對宋軍的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他們無異於就像是在現代戰場上沒有了可以遠端殺敵的各類槍械。無法使用弓弩,宋軍只能用自己的馬刀和長槍與遼軍的鐵騎近身肉搏。這一天雙方從早上的辰時開始展開廝殺,一直血戰到午時也未見勝負。

在戰場上毫無任何優勢可言的宋軍能夠頂住耶律休哥持續數個時辰的瘋狂攻擊可謂堪稱奇蹟。如果是單打獨鬥,那麼耶律休哥繼續和劉廷讓進行纏鬥可能距離失敗也就不遠了,可遼國的那位皇太后對此早就有先見之明和應對之策。

正當雙方廝殺正酣且耶律休哥開始顯露敗象之時,耶律沙率領的遼軍趕到了戰場並立即加入了戰陣,勝負的天平就此開始向遼軍傾斜。宋軍就此開始崩潰了嗎?並沒有!劉廷讓的這支宋朝唯二的精銳之師面對如此不利的戰局仍然在拼死力戰,幾個月前的慘敗和恥辱性敗逃讓宋軍的將士們堅定了既要復仇更要為自己雪恥的決心,他們用自己遠超遼國人的勇氣和決心為他們彌補了戰場上的劣勢。雙方又是數個時辰的激戰,堅韌的宋軍仍然沒有落於下風,戰場的形勢就此再度陷入膠著的狀態。

能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扛住耶律休哥和耶律沙的聯合攻擊,如此宋軍不可不謂之強悍之師!

下午申時,就在雙方都戰至精疲力盡之時,壓垮宋軍的最後一根稻草降臨了——繼耶律沙之後,耶律休哥的第二撥援軍來了,而且還是蕭燕燕親率的銳氣正盛的遼國皇室御前諸軍。

戰事發展到這一步,這場仗是沒法繼續打下去了。這就像拔河比賽,本來雙方勢均力敵,可有一方突然先後來了兩撥幫手,這比賽還怎麼進行?作為宋軍的前軍統帥,禁軍忠佐神勇軍指揮使桑贊及其所部將士在這場戰鬥裡可謂是已經傾盡了全力,他們一直頂在戰陣的最前沿與遼軍死戰。然而,面對毫無勝算的戰局且敵軍越來越多,桑贊選擇在遼軍還未對宋軍完成合圍之前率先開溜,他手下計程車兵見此情形也跟著開溜。宋軍的前軍門戶洞開,遼軍趁勢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界外掛供應商

莫泊先生

最強鋒衛

海賊路飛

快穿:BOSS!來戰!

竹南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