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兩二鍋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涪軍過江,十三皇子,壹兩二鍋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管理大涪和楚國兩國土地,那他將會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君王。
而對楚王趙元讓而言。這一仗,關係著楚國的生死存亡,贏了,就可以趁勢帶兵,奪回被大涪佔領的土地;輸了他趙元讓就成為一個亡國 之君,沒有臉再見他趙家的列祖列宗了。
雙方軍隊就僵持在這陽穀關前,沒有絕對能夠取勝的把握。雙方都不敢冒險,所以這戰事慢慢的進入了膠著狀態。
,!
而這一次進攻楚國的行動,楊雲並沒有參加,他的兩萬士兵,在前幾次的戰鬥中也損失了不少。
大涪軍隊臨行之前,楊明又從涪軍中,調撥了一些士兵派給楊雲,仍然給他湊足了兩萬人。這一次楊明給自己這個弟弟安排的任務是:帶著麾下的兩萬人,守住這扶風城。
用楊明的話來說,這一次,這扶風城尤為重要。首先,前線所有的物質,都要靠著這扶風城送到前線去。
另外這扶風城,也是目前大軍往來於大涪和楚國之間唯一的一條道路。如果這座城市被楚軍佔領,大涪軍隊就會被楚軍重重包圍,很大可能就會全軍覆沒。
“這樣重要的任務,我不敢相信其他人,所以,只有你這個我最信任的親弟弟,親自來做了。”這是臨行前,楊明給楊雲說的一句話。
對於這位五皇兄,楊明一直十分佩服,甚至有一些崇拜。對於他的話,楊雲十分重視。
守在這扶風塵之中,楊雲不敢有一天的放鬆,每天忙忙碌碌的安排屬下將前方所需物資源源不斷的送過去。然後,又視察這扶風城城各個區域,排除一切安全隱患,然後還要加強訓練,努力使手下兩萬士兵,有更強的戰鬥力。
為了以防萬一,楊 雲又安排人將扶風城附近四座小城中的物資,全都運送到扶風城之中,因為這四座小城的防禦能力的確很差。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只有把士兵全部集中在扶風城之中,進行集中防守。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實證明,楊雲的這一系列安排的確是,沒有白費。
一個多月後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楚江東岸的一個偏僻的河灣,忽然出現了無數條大小不一的船隻,藉著夜幕的掩護,這些船隻緩緩的向楚江西岸行來。
楚江是楚國第一大江,江面寬闊,江中水流很急,裡邊還有許多暗礁和暗流。不熟悉水道的人在白天行船都有很大的危險,更何況是漆黑的夜裡。這支龐大的船隊顯然是有經驗豐富的船工,在負責駕駛船隻,一般的船工還真不敢接受這危險任務。
這些船隻,上面都搭著黑黑的船篷,船上的人沒有點燃一盞燈火。所以,在這樣的夜裡,視力非常好的人都難以發現江面上還有這麼多行駛的船隻。這些船隻在楚江兩岸,來來往往的行了好幾個來回,終於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這時楚江西岸,一個寬闊平壩裡,站滿了從船上下來的楚軍士兵。領先一個身穿銀色盔甲的將軍,正是楚國的兵馬大元帥於鮮。
要是楊明在這裡的話一定會大驚失色,這於鮮不是在好幾百裡外的瀘州郡嗎?自己派出了好些兵馬守在瀘州郡向楚江必經的道路上,怎麼會沒看見這些兵馬過來呢?
此時的於鮮臉上一臉嚴肅,但是仔細觀察計程車兵都能看,出這位兵馬大元帥此時心情其實是非常開心的。
於鮮能夠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這是他事先布好的一個局,一個多月前,於鮮故意放棄扶風城。又故意離開楚江東岸,讓楊明帶大軍輕鬆地度過了楚江。
“造反!”這其實是於鮮和楚王趙元讓商量好的請君入甕之計。表面上,於鮮帶著二十多萬楚國大軍離開了楚江東岸,到了數百里之外的廬州郡。
實際上真正到達廬州郡的楚軍士兵只有五萬來人,其餘計程車兵就趁著夜色,悄悄的藏於距離江邊幾十裡外的大山之中。
並且離開的這五萬楚軍士兵,到廬州郡之後,又分散開來,化妝為百姓悄悄地潛了回來。
為了避免被大涪軍隊發現,於鮮帶著楚國的二十萬將士,藏於人跡罕至的大山之中,是先準備了足夠的糧食。除了少數偵查情況的探子之外,於鮮要求手下的所有將士不得離開山中半步。
同時讓一些士兵遠遠地藏於營地周圍十幾裡外,如果有人到達這山中,只許進不許出。
就這樣,於鮮帶著這二十萬楚軍將士在這山中藏了一個多月,大家儘量隱藏身形,居然真的瞞過了,外界所有的人。
:()十三皇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