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餘甘失蹤正德傷懷 百姓鳴冤韓福出獄(一),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應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德離開狀元府回到千戶府,一進屋子忍不住抱著餘甘。
“你沒有爹孃,我也沒有爹孃了!”
說罷放聲慟哭。餘甘在他懷裡像小豬似地扭來扭去,正德猛然醒悟過來:
“又忘記你是女孩子了。”
說罷放開餘甘。
做皇帝的要天下固守貞操,自己卻不要。
可正德與餘甘自相識以來,吃過幾次虧,早已不敢冒犯她了。
他放開餘甘後,趴在桌子上一邊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一邊“哀哉!痛哉!”叫嚷不休。
餘甘見他如此傷心,倒有點清醒了。
心想他失去爹孃如此悲慟,我為什麼從不哭呢?
緊接著又想,我又不曉得有沒有爹孃。
倘若有爹孃,而且他們還在人世,像正德一樣痛哭,豈不將他們哭晦氣了?
這一想又糊塗了。
餘甘將自己的煩惱擱在一邊,捏起拳頭給正德捶背。
正德過意不去,又哭一會兒,就停下來。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吧。”
正德的生母三天後出葬。
京城內外共十六門,包括正陽門、永定門、崇文門、左安門、廣渠門、東便門、宣武門、右安門、廣寧門、西便門、朝陽門、東直門、阜城門、西直門、德勝門和安定門。
喪柩只能由安定、西直、東直、阜城和崇文門引發。
帝、後大喪走德勝門。其餘城門禁止發喪。
正德的生母讓孝宗皇帝打入浣衣局,已是普通宮女了。
死在浣衣局裡,沒人認領的宮女,照例在西直門外的淨樂堂焚化,骨灰存放在淨樂堂的東西塔裡。
正德當然不會焚化生母,也不會讓她與無主的孤魂在一塊兒。
廖堂安排一付上好的棺木,沒有照太后的規格由德勝門引發,而是走西直門出城,安葬在西山上。
正德沒有張揚喪事,他仍然帶著綽吉我些兒給他做的大鬍子。
一個原因是不願別人見他的真容,另一個原因,他娘最後見他戴著大鬍子,他得讓孃的魂認得他。
除張永、錢寧和廖堂外,參與喪事的也沒人知道死者的身份,這事竟悄悄辦了。
說是悄悄辦了,僅指死者身份不明而已,送葬的人雖不多,還是熱鬧的。
正德沒有大張旗鼓,卻也沒讓生母冷冷清清上路。
八虎給他蒐羅的三教九流倒是正正經經派上一回用場。
正德叫他們來,吩咐說:
“你們都是我的兒子了,呆會兒跟我去送葬。”
餘甘聽了,覺得老大不妥。
“有沒有搞錯,他們一些人都能當你爺爺了。”
正德沒有跟她理論。
“你不懂。”
餘甘的確不懂。
俗話說,“懷抱的爺爺,拄拐的孫子”,輩份原不以年齡論的。
正德是皇帝,天下至尊,比天下臣民都大一輩,有“君父”的稱謂。
他一傢伙認這麼多老幼齊全的乾兒子,於理並無不當。
此時在宮外,正德的身份必須保密,這夥三教九流忽然得到皇子的身份,雖然心裡無不狂喜,可也沒敢流露出來。
有些人以皇子的身份招搖撞騙,官府也奈何不了,他們皇子的身份畢竟是正德金口玉言認的。
後來正德認下一百二十七個戍邊將領為義子,載於史冊,其實還有不少身邊人被認做乾兒子。
除內官外,義子的人數也不少。
他們以為正德無端來一次喪禮,又在玩新鮮的,對他胡作非為早已見怪不怪。
棺槨裡躺著的人如何稱呼,他們全都不知道。但正德披麻戴孝,作為正德的義子當然也披麻戴孝。
正德放開喉嚨慟哭,他們就鼓足勁更放聲地哭,誰都希望自己的哭聲能壓倒一切,好引起正德的注意。
白衣女子生前讓孝宗皇帝冷落十幾年,死後也算享到哀榮了。
不過,她在地下倘若知道兒子給她認一夥雞鳴狗盜做孝孫,恐怕也不樂意。
正德後來認義子認上癮,這是後話。
下葬生母后,正德一直悶悶不樂,也不許別人靠近他。
這天他一個人坐在窗下想念生母,忽然院子裡傳來奇怪的笑聲。
那笑聲不大,活像在寂寞的午後,一隻公雞在秋日下的菊花叢邊圍繞著一隻母雞竊竊私語,顯得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