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安化王造反亂寧夏 楊一清獻計說張永(二),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應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情況不明,閣員們提不出方案,只好去文華殿向正德討旨意。
正德見他們沒有拿出方案,勃然大怒說:
“情況不明?情況不是明擺著嗎?安化王造反,要奪朕的位子!不是兵變,是叛逆!朕要你們商討的是調兵遣將!”
閣員們捱罵,也清醒過來,全都臉有愧色。
只有劉瑾暗暗高興,他一開始就堅持派兵鎮壓,雖然他也認為是兵變,到底比他們見機得早。
正德定下調子,就開商討調兵遣將。
正德想到楊一清。
他既佩服楊一清,也因為寧夏將士是楊一清的舊部。
他決定起用楊一清總制陝西、延綏、寧夏和甘肅各路軍務。
調京軍出征寧夏,張永監軍,劉瑾推薦他的親信右都督神英任總兵官。
兩天後陸續才得到各鎮的塘報。
安化王為叛亂密謀已久,是領頭作亂,並非被逼。
可叛亂直接原因,還是丈量屯田引起的。
劉瑾派大理寺少卿周東為欽差到寧夏清丈屯田。
周東要討好劉瑾,以五十畝為一頃進行丈量。
此外,每畝又額外徵收一筆銀子,打算用於賄賂劉瑾。
為此,他對將士敲撲慘酷,寧夏官兵怨聲載道。
這是兵變的最直接原因。
而在此前,寧夏巡撫安惟學有點變態,常常杖辱官兵的老婆,將士恨之入骨。
周東的殘暴等於火上澆油。
寧夏安化王野心勃勃,他以為自己儀表非凡,命中該做皇帝的。
巫婆王九兒要討他歡心,調教的一隻鸚鵡,只會說安化王的好話。
安化王更加自負,老早就準備造反。
指揮周昂、千戶何錦、丁廣、以及衛學諸生孫景文、孟彬、史連是他的心腹。
何錦原是寧夏右衛百戶,後來因為擴軍升千戶。
他曾上京考武進士。
眼見正德不理政事,劉瑾專橫獨斷,百官朝不保夕,何錦心裡可高興了。
回寧夏後,將所見所聞告訴安化王。
安化王認為老天給他預備機會了。
周東和安惟學苛酷,將士怨聲載道。安化王認為時機成熟了。
他令孫景文宴請諸將,席間以言語試探諸將的口氣。
諸將滿腹怨氣,孫景文暗中說服他認準的人,追隨安化王造反。
這年四月外寇入侵,參將仇鉞隨副總兵楊英率兵防禦,境內守備空虛。
總兵姜漢,任命暗中要跟隨安化王造反的周昂為侍衛長,等於落入安化王的控制中。
天時地利人和全有了。
正德五年四月五日,新任鎮守中官李增上任。
安化王以給他接風的名義在銀安殿宴請寧夏百官。
周東和安惟學沒有參加。
安化王令何錦和周昂領兵,在酒宴上殺掉姜漢、李增和不願意造反的人。
然後分兵到各衙門殺周東、安惟學和都指揮使楊忠,焚燒官府。
並釋囚徒為兵,撤黃河渡船,派人招降楊英和仇鉞。
以何錦為大將軍都統總兵官,周昂、丁廣為副將軍,張欽為先鋒,魏鎮、楊泰等為總兵都護。
令孫景文作檄,以討劉瑾為名。
又過兩天,兵部尚書王敞將一張討劉檄文悄悄交給劉瑾。
各鎮怕得罪劉瑾,不敢將討劉檄文上報,只有延綏巡撫黃珂封上檄文。
王敞也怕得罪劉瑾,不敢將討劉繳文直接上交朝廷,而是悄悄交給劉瑾。
安化王不是兵變,而是造反,各鎮得到確據就是從這張檄文而來。
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誰跟安化王沾上關係都得完蛋。
權傾朝野的劉瑾也不例外。
將檄文上報朝廷犯劉瑾的大忌。
黃珂是楊廷和的兒女親家,他的女兒嫁給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大概這個緣故,他才敢冒險封上檄文。
果然,劉瑾一看檄文就怕了。
畢竟檄文與正德三年投在御道上的匿名書不一樣,與有人造謠在公生門散發小冊子也不一樣。
他不在乎正德知道他的劣跡,但叛亂以討伐他為藉口,正德很可能要他的命,或革他的職,讓叛軍沒有藉口。
涉及軍事的重要文書全都讓正德過目。
劉瑾權衡再三,還是將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