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應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坐皇帝正德動真情 立皇帝劉瑾拘天牢(五),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應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兒想了想,說:
“奴才問獄卒,劉瑾在牢裡過得怎麼樣。他們說還好,就是劉瑾被逮那個晚上,事發倉促,他沒有多穿衣服,在牢裡覺得冷。”
“他嫌冷嗎?朕的心都冷透了。給他送一百條袍子,讓他暖暖的!他什麼時候都想著自己,就這一條,朕就可以要他的命!”
“奴才想不出他有什麼反叛的理由,倒是覺得他當宰相有點不合適。”
“朕也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大權都交給他,生殺予奪的大權也給他了,他還要什麼呢?他如果有親生骨肉,為後代打江山還說得過去。當然他有親生骨肉,朕也不會將大權交給他。他沒有反的理由,可家裡藏那麼多違禁品幹什麼?難道為著好玩?這小子有點糊里糊塗的,為著好玩也說不定。”
“給他一百個腦袋,他也不敢玩違禁品。”
正德跟葛兒也玩虛的,他並沒有將心裡的真實想法告訴葛兒。
兩天後,張永將幾份口供給正德,一份是張彩的,一份是相命先生喻日明的。
張彩那份口供說,有一回他跟劉瑾喝酒,劉瑾問他得罪人太多怎麼辦。
張彩讓他有權時收賣人心,劉瑾說收賣人心不如自己當皇帝。
張彩嚇得沒有吭聲,劉瑾就將酒杯砸在他頭上。
喻日明的口供是他為劉瑾的侄兒劉二漢相命,從伯爵說到公爵,劉瑾還不滿意,證明劉瑾有謀反之心。
正德嘆一口氣。
“證據確鑿,朕想救他也沒辦法了。”
葛兒焦急了。
“奴才跟隨餘姑娘做官,常聽錢老三說,口供是最不可信的。”
正德沒想到葛兒明白的道理還真不少,他就實話實說了:
“朕豈有不明白的道理,可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天下皆知劉瑾是反賊,而且他執政期間得罪人何止千萬了,誰會不信他要造反呢?朕處死劉瑾不是處死他這個人,而是處死一個反賊,這道理你明白嗎?”
葛兒似懂非懂。正德接著道:
“朕不僅知道口供是假的,也知道從他家裡抄出的違禁物品也是有人栽贓。可朕也沒有想到張永這夥王八蛋,跟劉瑾幾十年朋友,會對他下毒手,而且下手這麼快。朕只以為他們關係鬧壞了,最多使使絆,誰都別想過上好日子而已。哪知道他們玩真的。既是這樣,張永等人也不能大用,給他一個司禮監太監名份,以賞寧夏之功,但不准他在司禮監辦差。司禮監由魏彬掌印,前太監蕭敬重新起用,朕要用老成的人了。”
葛兒還是不甘心。
“萬歲爺,真的不能救劉瑾嗎?”
正德又嘆一口氣。
“劉瑾跟朕十幾年,朕豈不知道他的為人?現在騎虎難下,只好讓他受委屈了!”
他其實還在希望朝臣出來為劉瑾說話,給他臺階下,他趁勢饒劉瑾一命。
劉健和謝遷也是宰相,他們辭職,那麼多人上疏請求挽留他們。
劉瑾在朝中也有自己的一夥人,應該不會見死不救。
正德這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朝臣對內官曆來就不和,他們巴不得劉瑾倒臺。
既使是劉瑾的死黨,劉瑾倒臺必被牽連的,也知道劉瑾翻不過來,只一門心思想討好新貴,如何肯為劉瑾說情呢?
他們都在挖空心思討好張永、馬永成等人。
正德寵信的有頭臉太監,或多或少與劉瑾有仇,就更不用說了。
總而言之,劉瑾不像劉健和謝遷那樣,值得別人為他冒險。
他也沒有培養一個願意捨命陪他死的人。
正德的願望當然是落空了。
葛兒為劉瑾急得要命,這兩天一直在正德身邊,一有機會就為劉瑾求情。
正德倒是願意跟他說這事,沒有煩他。
葛兒想到錢寧。
錢寧一直待在千護府,等待餘甘的到來。
他兩耳不聞窗外事。
外面亂成一鍋粥,人心惶惶,大小官員都深感朝不保夕,繃緊著神經線。
他卻事不關已,高高掛起。與臧賢喝酒,也相戒不談論時事。
他在正德身邊辦差,與廝殺的雙方早己沒有瓜葛。臧賢只會討好權貴,從無結怨,自然可以置身事外。
正德重新佈局,錢寧漸漸被正德信任,這是後話。
葛兒來到千護府,錢寧正在練劍。
他收劍還鞘。見葛兒欲言又止,便問:
“皇上有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