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愛吃蓮藕燉排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江國的夜宴,守襄樊,超愛吃蓮藕燉排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若不妥善處理,這場夜宴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外交衝突。他深吸一口氣,起身向皇帝恭敬行禮,說道:“陛下,尚書大人與翰林學士所言,皆有其道理。文學之事,本就多元,不同見解實屬正常。此次在貴國參與文化聯誼,我也是抱著學習交流的心態。若詩作真有讓貴國同仁產生誤解之處,我願虛心受教,日後加以改進。但詩詞創作,本就融入了創作者當下的心境與感悟,或許正因文化差異,才讓同一首詩有了不同的解讀,這也不失為文化交流中的一種樂趣。還望陛下能以更廣闊的胸懷看待此事,莫讓這小小分歧影響了兩國的友好情誼。”
張平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既展現了梁國的謙遜態度,又巧妙地強調了文化交流的本質。皇帝聽後,心中暗暗點頭,覺得張平此人頗為聰慧,能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說出這番得體的話語。
皇帝微微一笑,緩緩說道:“張副使所言極是。文化交流,本就該求同存異,相互包容。今日這場爭論,也算是為這夜宴增添了幾分別樣的色彩。此事便到此為止,大家繼續享用晚宴,莫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 皇帝的話,如同給這場爭論畫上了一個暫時的句號,眾人紛紛應和,氣氛也逐漸緩和下來。
然而,這場看似因詩詞而起的風波,背後隱藏的複雜局勢,卻讓梁國使團眾人深知,此次夜宴之行,恐怕不會如此簡單地結束,還將面臨更多的考驗。在這看似平靜的夜宴背後,一場沒有硝煙的外交之戰,或許才剛剛拉開帷幕。
在太和宮夜宴的緊張氛圍稍稍緩和之際,眾人的目光卻又被江國禮部尚書的舉動所吸引。只見禮部尚書邁著沉穩的步伐,徑直朝著南照國的大學士所在方向走去。他的神情嚴肅且莊重,彷彿正進行著一項極為重要的儀式。
抵達大學士面前,禮部尚書微微躬身,以示敬意,隨後小心翼翼地從大學士身後侍從手中接過兩幅畫軸。他先是輕輕展開其中一幅,一幅畫面便緩緩呈現在眾人眼前:一位老人病臥在簡陋的屋舍之中,屋內四下裡盡顯寂寥破敗之相。牆壁上的泥灰已有多處脫落,露出斑駁的牆體,窗戶紙也破了幾個洞,冷風呼呼地灌進來。老人身上蓋著的被褥打著補丁,顯得破舊不堪。而畫的上方,題著這樣的詩句: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詩句字型蒼勁有力,雖歷經歲月,卻依然清晰可辨。每一個字彷彿都在訴說著畫中老人即便身處如此困境,卻依舊心懷報國之志的高尚情懷。這畫面與詩句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孤寂卻又飽含壯志的氛圍,讓在場眾人不禁沉浸其中,心生感慨。
緊接著,禮部尚書又徐徐展開另一幅畫卷。這幅畫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手持寶刀,旁邊架子上還有一杆紅纓長槍,老人身姿雖因年邁而略顯佝僂,但眼神卻無比堅毅,他奮力搖往北方,那姿態彷彿在向世人宣告,自己誓要幫助君王平定天下,收復失地。然而,從他臉上深深的皺紋以及那微微顫抖的手臂,不難看出歲月的無情,他已年老力衰。儘管如此,他卻依舊得不到朝廷的賞識,滿心的抱負無處施展。無奈之下,老人只能無奈地坐在桌前,拿起桌上的濁酒,試圖以酒來麻醉自己那顆壯志未酬的心。畫的旁邊,同樣題著一首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同樣寫得氣勢磅礴,與畫面所呈現的意境完美契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老人雖有滿腔熱血,卻最終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無奈。眾人看著這兩幅畫,都能感受到畫作所傳達出的深厚情感,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畫中老人的一生。
這兩幅畫顯然歷經了不少年景,紙張微微泛黃,邊角處也有了些許磨損,但正是這些歲月的痕跡,更增添了畫作的韻味。它們的存在,彷彿在夜宴的平靜湖面投下了兩顆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
此畫作一出,很顯然張平所作的兩首詩早就問世,他很有可能是抄襲別人作品!
而此時的張平,依舊默默坐在位置上,自斟自飲,不緊不慢地喝著酒,臉上沒有絲毫慌亂之色,彷彿眼前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他似乎並不著急反駁,只是靜靜地觀察著眾人的反應,等待著合適的時機。
太和宮夜宴的這場圍繞詩詞的風波之中,當禮部尚書展示出那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