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愛吃蓮藕燉排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江國的夜宴,守襄樊,超愛吃蓮藕燉排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幅與詩詞契合的畫後,現場氣氛已然緊張到了極點。就在眾人都等著看張平如何辯解之時,大學士方子緩緩起身。他身形清瘦,一襲長袍在身,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的悠然氣度。只見他邁著沉穩的步伐,從容不迫地朝著江國眾人所在的方向走去。
方子目光平和卻又帶著幾分審視,在人群中掃視一圈後,開口詢問:“請問張平副使!”聲音雖不高,卻清晰地傳遍了殿內的每一個角落。
張平見狀,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神色坦然,絲毫沒有因被質疑而露出慌亂之色。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微微抱拳,說道:“區區不才,願意領教前輩教誨。”說罷,他先是看了一眼那兩幅畫,目光在畫面與題詩上停留片刻,而後又緩緩轉頭看向方子。那眼神中,既有對眼前狀況的洞悉,又帶著幾分從容與淡定。隨後,他竟笑著說道:“我承認,那兩首詩是我抄的,那又怎樣?”
此話一出,如同一顆重磅炸彈投入人群。江國滿朝文武皆面露震驚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輕撥出聲。他們本以為張平會矢口否認,或者極力辯解,卻沒想到他竟如此乾脆地承認。
而梁朝的使團眾人同樣驚愕不已,使團中的成員們面面相覷,眼中滿是疑惑與不解。他們實在不明白,張平為何要做出這樣的舉動,這豈不是將自己置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然而,張平似乎並未在意眾人的反應。他臉上依舊掛著那抹淡淡的笑容,又笑著問方子:“請問這兩副畫卷你是從哪弄來的,這兩首詩詞是你自己的,還是誰的?”
方子見張平如此反問,神色依舊從容,大大方方地說道:“這兩幅詩句乃是家師所留。家師一生醉心文學,所作詩詞眾多,只是大多未曾公開流傳,所以外界鮮有人知。前番得知張副使在梁國使用了這兩首詞,為了讓大家明辨是非,還原真相,才不得不在江國夜宴上,將原本的出處展現出來。張副使你乃大才,相信經過此番事情之後,必能潛心於文學創作,將來定有更大的一番作為。”方子的這番話,表面上言辭懇切,既點明瞭詩詞的出處,又給張平留了幾分顏面,實則是一擊必殺!坐實他抄襲之名!
張平聽後,微微點頭,卻並未就此罷休,而是繼續追問:“敢問大學士,令師名諱為何?是姓陸還是姓辛?”
方子神色平靜,坦然答道:“家師尊諱陳。”
張平得到回答後,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在印證著自己心中的某種猜測。他沒有過多糾纏於此,而是轉身,幾步轉到禮部尚書面前。此時的張平,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他直視著禮部尚書,問道:“請問閣下,倘若我的詩詞真是假的,又當如何?”
禮部尚書聽聞,微微一愣,隨即將目光投向江國皇帝,恭敬地回稟道:“陛下,若詩詞確係造假,此人混入使團,意圖不明。為防有詐,自然應當扣下此人,細細查證,看他究竟意欲何為!”
張平聽著禮部尚書的話語,沒有絲毫畏懼。他微微仰頭,高舉左手的酒瓶,眼神堅定地回頭看了一眼梁國使團眾人。只見他血色上湧,臉頰漸漸漲紅,不知是因為憤怒,還是因為心中憋著一股勁兒。緊接著,他大聲說道:“拿筆來!”
梁國使官們深知張平之才,見他又要提詩,雖心中擔憂這夜宴的局勢,卻也對張平充滿信心。一位使官趕忙上前,將筆遞到張平手中。而江國的侍從們,聽聞張平要當場作詩,也都好奇不已,紛紛圍攏過來。他們或許是想親眼目睹這被質疑之人到底還有何本事,也許是想一睹精彩的詩作風采,竟紛紛要求代筆,讓張平口述即可。
張平見狀,樂得自在,也不管那麼多。他略作思索,腦海中思緒如電,隨後鎮定自若地開口:“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聲音清朗,在殿內迴盪。
隨著張平的吟誦,眾人先是一愣,隨即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這首詩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深沉,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出了一幅清晨細雨中,友人即將遠行的送別場景,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江國的大臣們臉上露出複雜的神情,有的暗自讚歎,有的則依舊心存疑慮。禮部尚書皺了皺眉頭,心中思忖著張平此舉的意圖。他雖被這首詩的文采所打動,但仍覺得張平之前承認抄襲之事疑點重重,不能輕易放過。
而梁國使團眾人,在短暫的驚愕後,臉上漸漸浮現出欣慰與自豪的神情。他們深知,張平這是在用實力回應質疑。使團中的一位翰林學士忍不住低聲說道:“張副使之才,果然名不虛傳,這臨場作詩的本事,豈是一般人能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