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章 舉科新變,文改功就,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歷史,黃書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完陳夫子所言之後,不禁撫掌大笑起來,連聲讚道:“哈哈哈,好!好一個‘去蕪存菁’!先生此番高論實在是精妙至極!本殿即刻便著手安排此事。”說罷,朱標立刻吩咐身邊侍從準備相關事宜,並著手開始召集舊文人等一系列工作。

次日,東宮偏殿,氣氛卻與上次截然不同。朱標高坐上首,下方坐著的正是以宋祭酒為首的舊文人。他們一個個面色陰沉,彷彿被押上刑場的囚犯。

陳夫子站在殿中央,侃侃而談,將新科舉的各項內容,以及其背後的理念,解釋得清晰透徹。他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新舊科舉的優劣對比,分析得鞭辟入裡。

起初,那些舊文人還一臉不屑,甚至冷嘲熱諷。但隨著陳夫子的講解,他們的表情逐漸發生了變化。從不屑到疑惑,從疑惑到沉思,最後,一些人的眼中竟然露出了讚許之色。

“原來如此,太子殿下並非要全盤否定聖賢之道,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位老學究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光芒。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新科舉並非離經叛道,而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

它更注重實用,更注重人才的全面發展,更有利於選拔出真正能夠為國家效力的人才。

新科舉在國子監試點推行,學子們反響熱烈,新思想的火種在古老的學府中熊熊燃燒。

朱標站在窗前,看著國子監內朝氣蓬勃的景象,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成就。

新科舉的成功,不僅僅是一次科舉制度的改革,更是一場思想的解放。

他轉身看向陳夫子,正要開口,卻見陳夫子面色凝重,欲言又止。

“先生可是還有顧慮?”

陳夫子拱手道:“殿下,新科舉雖已試行,但宋祭酒……”

陳夫子話未說完,朱標已瞭然於心。宋祭酒這根硬骨頭,怕是還沒啃下來。朱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精光閃爍:“先生放心,宋祭酒那邊,孤自有安排。”

翌日,朱標親臨國子監,旁聽新科舉考試。考場內,學子們奮筆疾書,答卷聲沙沙作響,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宋祭酒立於朱標身後,面色鐵青,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他看著那些學子們答題的內容,心中五味雜陳。

新科舉的內容,與他所堅持的傳統截然不同,卻又是如此的貼近現實,如此的實用。他緊握著雙拳,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卻無力改變這一切。

考試結束後,朱標走到宋祭酒面前,語氣溫和卻不容置疑:“宋祭酒,你看,這新科舉,並非一無是處吧?”

宋祭酒嘴唇顫抖,想要反駁,卻最終只是長嘆一聲,頹然道:“老夫,輸了。”他看著那些意氣風發的學子,

朱標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再說什麼,轉身離去。他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高大,如同一位凱旋的將軍。新科舉的成功推行,標誌著大明文化改革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回到東宮,朱標卻沒有絲毫的放鬆。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他站在窗前,目光投向皇宮外的方向,那裡是更廣闊的天地,那裡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大明的未來,不僅僅取決於內部的改革,更取決於外部的環境。

朱標想起前世明朝在外交上的種種困境,心中開始思考外交破局的初步方案。

“殿下,”侍衛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禮部尚書求見。”

朱標收回目光,禮部尚書走進書房,躬身行禮,@殿下,臣有要事稟報……”他頓了頓,面色凝重,“瓦剌使臣,再次求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數碼寶貝冒險之旅

逍遙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