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明朝的內憂外患,大明英宗朱祁鎮,苦丁茶2024,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土司思任發勢力如春筍般逐漸壯大,麾下兵強馬壯,軍隊訓練有素,對明朝邊境地區的統治秩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威脅。然而,王振慫恿朱祁鎮對麓川用兵,並非純粹出於維護國家邊境穩定、保障百姓安寧的考量,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己那虛妄的建功立業的虛榮之心。他幻想著透過一場場所謂勝利的戰爭,在朝堂之上樹立起絕對的權威,讓所有人都對他頂禮膜拜,將他視為掌控局勢的關鍵人物。
此提議一經提出,朝堂之上瞬間猶如投入巨石的平靜湖面,掀起了驚濤駭浪。英國公張輔,這位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老將,在沙場上南征北戰,曾立下不朽的功勳,威名遠揚。或許是出於對明朝軍事力量那根深蒂固、近乎盲目的自信,又或許是被王振那極具煽動性、蠱惑人心的言辭所迷惑,竟毫不猶豫、態度堅決地強烈支援這一軍事行動。他站在朝堂之上,身姿挺拔,言辭激昂慷慨地闡述著出兵麓川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彷彿勝利已然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在朝堂上回蕩,讓不少人也為之動容。
而以楊士奇、何文淵及劉球等為代表的臣僚們,卻在這一片喧囂中保持著清醒冷靜的頭腦。他們深知戰爭的殘酷無情,那是鮮血與生命的殘酷較量,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離散。他們也明白戰爭背後所帶來的巨大消耗,不僅僅是金錢與物資的海量投入,更是對國家經濟、民生的沉重打擊。他們紛紛挺身而出,言辭懇切真摯地向朱祁鎮詳細闡述了貿然出兵麓川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後果。楊士奇,這位歷經數朝風雨、見識廣博的老臣,滿臉憂慮,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戰爭一旦打響,軍費開支便會如無底洞一般,源源不斷地吞噬國庫的財富。無數百姓將因賦稅的加重,陷入水深火熱、困苦不堪的生活之中。再者,士兵們奔赴戰場,將面臨生死的嚴峻考驗,不知會有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因此破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何文淵也憂心忡忡地補充道:“況且,雲南之地路途遙遠,山川險阻,後勤補給困難重重。稍有不慎,大軍便可能陷入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屆時局勢將變得更加複雜棘手。” 劉球更是情緒激動,慷慨陳詞,痛陳戰爭的危害,言辭間滿是對國家和百姓的擔憂,他聲淚俱下,懇請朱祁鎮務必三思而後行,切莫輕易開啟這戰端。
然而,王振在朱祁鎮面前巧舌如簧,猶如一個技藝高超的演說家。他不斷地誇大麓川土司的威脅,將其描述成明朝的心腹大患,彷彿若不立即出兵,明朝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同時,他又為朱祁鎮描繪著勝利後的美好藍圖,聲稱此次出兵麓川,定能一舉蕩平蠻夷,讓大明國威遠揚四海,周邊各國皆會對明朝俯首稱臣。他蠱惑朱祁鎮道:“陛下,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是陛下建立不世之功的絕佳時刻,切莫錯過啊!此役若勝,陛下的威名必將永載史冊,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在王振那極力的勸說以及巧妙至極、充滿蠱惑性的言辭矇蔽下,朱祁鎮心意已決,如同被迷霧遮住了雙眼,根本聽不進這些反對之聲。楊士奇等人的反對最終如同石沉大海,毫無作用,一場大規模的、充滿血腥與殺戮的軍事行動就此拉開了沉重的帷幕。
麓川之役由兵部尚書王驥主持,王驥接到任命後,深感責任重於泰山。他深知此次任務的艱鉅與重大,絲毫不敢懈怠,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調兵遣將、精心籌備這場戰爭的工作之中。從全國各地徵調而來計程車兵,如同百川歸海,匯聚成浩浩蕩蕩的大軍。他們揹負著沉重的行囊,行囊中裝滿了武器裝備、糧草物資。他們手持鋒利的兵器,邁著堅定的步伐,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征程,向著遙遠的雲南麓川進發。一路上,士兵們風餐露宿,頭頂烈日,腳踏泥濘。他們穿越了無數的山川河流,山巒陡峭,河流湍急,但他們毫不退縮。他們忍受著惡劣的天氣,時而驕陽似火,將大地烤得滾燙,士兵們的面板被曬得黝黑;時而暴雨傾盆,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行軍變得異常艱難。艱苦的環境讓許多士兵的身體不堪重負,有計程車兵在途中因疾病倒下,病痛的折磨讓他們面容憔悴;有的則因道路崎嶇,不慎受傷,鮮血染紅了他們的衣衫。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堅定地前行,心中懷揣著對國家的忠誠與使命。
終於,明軍與思任發的軍隊在雲南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展開了激烈的、驚心動魄的激戰。戰場上,硝煙瀰漫,遮天蔽日,彷彿將整個天空都染成了黑色。炮火轟鳴,震耳欲聾,大地都為之顫抖。喊殺聲震天動地,雙方士兵都懷著必死的決心,拼死廝殺。刀光劍影閃爍,鮮血如噴泉般四處飛濺,染紅了大地。明軍憑藉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和精良先進的裝備,逐漸在戰場上佔據了上風。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