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202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明朝的內憂外患,大明英宗朱祁鎮,苦丁茶2024,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吏的腐敗更是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他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心中的憤怒如同火山般噴發,他振臂一呼,那充滿激情與正義的呼喊彷彿具有魔力,應者雲集。很快,便組建起了一支頗具規模的起義隊伍。

起義軍在廣東地區迅速發展壯大,他們以破竹之勢攻打城池,劫富濟貧,將那些貪官汙吏和為富不仁的富商的財富分給窮苦的百姓。他們的行動給當地的明朝統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明朝政府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明朝政府再次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境地,不得不再次抽調兵力前往廣東鎮壓。這場起義一直持續到景泰年間才被最終平定。

這些 “盜亂” 的接連爆發,如同一個個尖銳刺耳的警示訊號,清晰而又殘酷地反映出明朝此時已深陷多事之秋的泥沼,難以自拔。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隨時可能爆發。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沉重的賦稅和官吏的壓迫下,掙扎在生死的邊緣,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絕望與無助。對明朝政府的不滿情緒,如同燎原之火,在各地迅速蔓延,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內陸,無處不在。而王振為了一己私慾,慫恿朱祁鎮發動的麓川之役,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國力,使得國家財政空虛,如同一個失血過多的病人,虛弱不堪;百姓生活更加艱難,苦不堪言。同時,還分散了明朝政府應對國內危機的精力,使得政府在面對國內此起彼伏的起義時,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明朝這艘龐大的航船,在內外交困的暴風雨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它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搖搖欲墜,隨時都有被洶湧的海浪吞噬、徹底傾覆的危險。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之時,朝堂之上,宦官王振憑藉著與朱祁鎮的親密關係,逐漸掌握了相當的權勢。他野心勃勃,不斷在朱祁鎮耳邊煽風點火,慫恿這位年輕的帝王頻繁發動對外用兵之舉。在王振的蠱惑下,朱祁鎮妄圖憑藉武力征討四方,在異域的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以此彰顯大明國威,穩固自己的統治根基。一時間,朝堂之上,軍事議題甚囂塵上,彷彿大明的榮光即將在一次次的征伐中被無限放大。

然而,在這看似積極擴充軍事影響力、滿朝激昂於開疆拓土的表象之下,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明朝國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基石 —— 衛所制度,在正統年間已然陷入了風雨飄搖、瀕臨崩潰的絕境,就如同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即將傾塌的巍峨大廈,隨時都有轟然崩塌的危險。

回溯到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大明基業之時,衛所制度應運而生。這一制度本是朱元璋精心設計的軍事佈局,旨在 “寓兵於農,屯守兼備”,讓軍士們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既能保障國家的軍事力量,又能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諸多弊端逐漸顯露。自創立以來,衛所軍的生活就一直深陷於極度艱苦的泥沼之中,難以自拔。

衛所軍每月所能獲取的月糧數額極為微薄,僅僅能勉強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在實際發放過程中,情況更為惡劣。那些貪婪的上級軍官,為了中飽私囊,全然不顧底層軍士的死活,常常無情地剋扣軍糧。本就微薄的月糧,經過層層剋扣後,所剩無幾,使得衛所軍連最基本的養家餬口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許多軍士家中,老有父母需要贍養,小有妻兒嗷嗷待哺,可這點微薄且時常被剋扣的月糧,根本無法滿足家庭的基本需求。

在這樣的困境之下,衛所軍人逃亡的現象如同星星之火,悄然在各地的衛所中燃起。起初,這種逃亡現象還較為零星,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情況愈發嚴重,呈現出一種不可遏制的瘋狂態勢。

到了正統年間,衛所軍人的逃亡情況已經惡化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無法收拾的地步。正統二年(1437 年)十月,直隸巡按御史李奎,懷著對國家軍事安危的深切擔憂,憂心忡忡地上奏朝廷。他在奏疏中痛陳:“沿海諸多衛所的官旗,大多肆意妄為,公然克減軍糧,將這些本應屬於軍士的糧食據為己有。如此行徑,致使軍士們生活陷入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之中。許多軍士在走投無路、求生無門的絕境之下,有的無奈之下相聚在一起,淪為危害一方的盜賊;有的則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冒險興販私鹽,只為能在這殘酷的世道中求一條生路。” 李奎的這一奏報,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響了衛所制度危機的警鐘,然而,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時光匆匆流轉至正統十四年(1449 年)十二月,兵科給事中劉斌,在朝堂之上痛心疾首地向皇帝及滿朝文武揭示了更為驚人的真相。他言辭懇切地指出:“近數十年來,那些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