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白青,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青:傳統瑰寶的多維解析與藥用探秘
一、引言
白青,作為中國傳統醫學和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種物質,在歷史的長河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它不僅在古代本草典籍中頻繁出現,被醫家們視為治病救人的良藥,還在道教等文化領域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和用途。從礦物學角度來看,白青有著其特定的成分和形成機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白青藥用價值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揭示出其在抗菌、抗炎、神經調節等多方面的潛在作用。本文將從白青的基本概念、歷史記載、礦物學基礎、藥用價值相關文獻綜述、現代研究進展以及應用前景與挑戰等多個方面展開全面而深入的探討。
二、白青的基本概念
(一)定義與名稱由來
白青,又稱碧青、魚目青等,是一種天然的礦石類藥物。其名稱“白青”,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神農本草經》中就將其列為上品藥物。“白青”之名主要源於其外觀特徵,通常呈現出白色或淡藍色,質地細膩,具有一定的光澤 。從顏色上來說,這種青白色的色澤使其在眾多礦物中獨具特色,故而得名。在古代,人們對顏色的認知與現代有所不同,這裡的“青”並非單純指藍色,而是涵蓋了從淡藍到淺綠等相近的顏色範圍,白青的顏色介於白與青之間,所以被賦予了這樣獨特的名稱。
(二)與其他相似礦物的區別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礦物與白青外觀相似,容易混淆。例如,膽礬也是一種藍色的礦物,但膽礬的藍色相對更深,且多呈晶體狀,而白青的顏色更為淡雅,常呈粉末狀或塊狀集合體。另外,綠青(石綠)雖然也有綠色調,但綠青的綠色更為鮮豔,主要成分與白青不同。從成分角度區分,白青主要成分包含銅的化合物,如鹼式碳酸銅等,而膽礬主要成分為五水硫酸銅,綠青主要成分是鹼式碳酸銅,但在含量和結構上與白青存在差異。在鑑別時,還可以透過硬度、比重等物理性質來區分。白青的硬度相對較低,比重也與其他相似礦物有所不同,這些特性都有助於準確識別白青。
三、白青的歷史記載
(一)古代本草著作中的記載
《神農本草經》: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白青列為上品,記載其“味甘、酸,性平。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生山谷”。這表明在當時,白青就被視為具有多種功效的珍貴藥物,不僅可用於治療眼部、耳部疾病以及體內邪氣積聚等病症,還被認為有養生延年的作用。
《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白青的記載更為詳細,“白青即扁青之屬,其色淡青,亦名碧青。今俗呼為魚目青,以形似魚目也。出豫章山谷。陶隱居雲:‘此即用畫青也,狀如曾青而色白。’蘇恭雲:‘此有自然產出者,亦有以藥製成者,入藥當用自然者。’”李時珍不僅對其名稱、產地、形態進行了描述,還對其來源(自然產出與人工製成)進行了探討,強調了入藥應以自然產出者為佳,為後世醫家使用白青提供了更全面的參考。
(二)在傳統方劑中的應用
白青散:在古代方劑中,白青散是較為著名的以白青為主要成分的方劑。該方主要由白青、枯礬、硼砂等藥物組成,常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病症。方中白青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枯礬的收斂燥溼、硼砂的清熱化痰等作用協同,共同發揮治療作用。其使用方法多為將藥物研成細末,吹敷於患處,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所,起效迅速。
眼科方劑:由於《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白青有“明目”的功效,在古代眼科方劑中也常能見到白青的身影。例如,一些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翳障等眼部疾病的方劑,會配伍白青與其他清肝明目、退翳的藥物,如石決明、蟬蛻等。透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治療目的,改善患者的視力狀況。
四、白青的礦物學基礎
(一)化學成分
白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鹼式碳酸銅(cu?(oh)?co?),同時還可能含有少量的鐵、鋁、鈣等雜質元素。鹼式碳酸銅賦予了白青獨特的化學性質和藥用活性。在其結構中,銅離子(cu2?)是發揮作用的關鍵成分之一。銅離子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在抗菌、抗炎等方面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其化學結構中的碳酸根(co?2?)和氫氧根(oh?)也可能參與化學反應,影響白青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如在酸性環境下,鹼式碳酸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