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 艾葉,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止等症。方中艾葉溫經止血,與阿膠、地黃等養血滋陰之品配伍,既能止血,又能補血,使止血而不留瘀。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記載了許多艾葉的配伍應用。如“艾葉湯”,由艾葉、當歸、乾薑、川芎、甘草、大棗組成,用於治療妊娠卒胎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等症。方中艾葉溫經散寒,安胎止痛,與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配伍,既能安胎,又能調理氣血,使氣血通暢,胎元得安。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艾附暖宮丸”是艾葉配伍應用的經典方劑之一。該方由艾葉、香附、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白芍、地黃、黃芪、續斷組成,具有理氣補血,暖宮調經的功效,用於治療子宮虛寒,月經量少、後錯,經期腹痛,腰痠帶下等症。方中艾葉與香附相伍,理氣調經,暖宮散寒;與吳茱萸、肉桂等溫熱之品配伍,增強溫經散寒之力;與當歸、川芎、白芍等養血之品配伍,使氣血調和,胞宮得養。

4.2 現代配伍應用

在現代臨床實踐中,艾葉的配伍應用仍然非常廣泛。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治療需求,艾葉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艾葉常與益母草、當歸、川芎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病症。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作用,與艾葉配伍,既能溫經散寒,又能活血化瘀,使月經通暢,疼痛緩解。

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方面,艾葉常與乾薑、白朮、茯苓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洩瀉等病症。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與艾葉配伍,增強溫陽散寒之力;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滲溼止瀉,與艾葉配伍,可調理脾胃功能,止瀉止痛。

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方面,艾葉常與麻黃、杏仁、甘草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哮喘等病症。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與艾葉配伍,既能溫散風寒,又能宣肺平喘,使肺氣通暢,咳嗽、哮喘緩解。

在艾灸治療中,艾葉常與其他藥物製成艾灸條或艾灸炷,以增強艾灸的療效。如在艾灸條中加入麝香、冰片等芳香開竅之品,可增強艾灸的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作用;加入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可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

現代研究表明,艾葉與其他藥物的配伍應用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透過對艾葉與其他藥物配伍後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發現,配伍後藥物之間可能發生相互作用,改變藥物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從而增強治療效果。艾葉與當歸配伍後,可使當歸中的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含量增加,增強了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艾葉與乾薑配伍後,可增強其對胃腸道的調節作用,提高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五、艾葉的藥用價值

5.1 化學成分研究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艾葉中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揮發油、黃酮類、多糖、鞣質、微量元素等。這些化學成分是艾葉發揮藥用價值的物質基礎。

艾葉揮發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濃郁的香氣。揮發油中含有多種成分,如桉葉油素、龍腦、樟腦、石竹烯等。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平喘、鎮咳等作用。研究發現,艾葉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揮發油還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

黃酮類化合物也是艾葉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艾葉中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蘆丁等。這些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調節免疫等作用。研究表明,艾葉黃酮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機體的損傷;還能夠抑制炎症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此外,艾葉黃酮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艾葉多糖是一種由多種單糖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研究發現,艾葉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艾葉多糖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提高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還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此外,艾葉多糖還能夠調節血糖水平,對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除了上述成分外,艾葉中還含有鞣質、微量元素等成分。鞣質具有收斂、止瀉、抗菌等作用;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等,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5.2 藥理作用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請別靠近我

武墨休

踏古道

天下俊

七十年代為軍嫂

暗墨沉香

我死後他們都追悔莫及

雕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