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蘇葉,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胃腸消化功能。在小鼠實驗中,給予蘇葉揮發油後,小鼠的胃腸推進率明顯提高,表明蘇葉具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此外,蘇葉中的迷迭香酸等成分還能夠保護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對胃潰瘍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藥理學通報》上,為蘇葉在消化系統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科學支援。
抗過敏作用:研究發現,蘇葉具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蘇葉中的紫蘇醛、檸檬烯等成分能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過敏介質,從而減輕過敏反應。在卵清蛋白誘導的小鼠過敏模型中,給予蘇葉提取物後,小鼠血清中的組胺水平顯著降低,過敏症狀得到明顯緩解,表明蘇葉在抗過敏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相關研究發表在《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雜誌上,為蘇葉在過敏性疾病治療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蘇葉的藥用應用例項
治療風寒感冒:蘇葉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在臨床上,常將蘇葉與生薑、蔥白等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解表散寒的作用。例如,蘇葉生薑湯,取蘇葉10克、生薑5片,加水煎煮15 - 20分鐘,趁熱服用,能夠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在感冒初期,及時服用蘇葉生薑湯,可使病情得到快速緩解。
緩解脾胃氣滯:對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蘇葉具有行氣寬中的作用。可將蘇葉與陳皮、砂仁等藥物配伍,組成蘇陳湯。蘇葉10克、陳皮10克、砂仁5克,加水煎煮,取汁分2 - 3次服用,能夠理氣和中,緩解脾胃不適。在日常生活中,因飲食不節或情志不暢導致脾胃氣滯時,服用蘇陳湯可起到良好的調理作用。
解魚蟹毒:蘇葉能夠解魚蟹毒,在食用魚蟹後出現中毒症狀時,可及時服用蘇葉。例如,在食用螃蟹後,若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可將蘇葉30克,加水煎煮後飲用,能夠有效緩解中毒症狀。此外,在烹飪魚蟹時,加入適量的蘇葉,不僅能夠去除腥味,還能預防魚蟹中毒。
治療面板病:蘇葉外用還可用於治療一些面板病,如溼疹、蕁麻疹等。將蘇葉洗淨,加水煎煮後,用湯汁溼敷或外洗患處,具有止癢、消腫、抗炎的作用。例如,對於輕度溼疹患者,用蘇葉煎液外洗,每日2 - 3次,連續使用一週左右,可使溼疹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六、蘇葉的炮製方法與藥用差異
生蘇葉:將新鮮的蘇葉採摘後,除去雜質,洗淨,晾乾或陰乾,即得生蘇葉。生蘇葉氣味辛香,發散風寒、解魚蟹毒的作用較強,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魚蟹中毒等病症。其藥效較為峻猛,能夠迅速發揮作用,驅散體表的風寒之邪。
蜜蘇葉: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淨蘇葉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晾涼,即得蜜蘇葉。蜜炙後,蘇葉的辛散之性緩和,潤肺止咳的作用增強,常用於治療肺虛咳嗽、氣喘等病症。蜂蜜的滋潤作用與蘇葉的潤肺功效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滋養肺陰,緩解咳嗽症狀。
蘇葉炭:取淨蘇葉,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即得蘇葉炭。蘇葉炭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咯血、吐血、衄血等出血性病症。經過炭化處理後,蘇葉的藥性發生改變,由發散之品轉變為收斂止血之藥,能夠有效地止血。
七、蘇葉的使用注意事項
用量適宜:蘇葉的常用劑量為5 - 10克,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質等因素合理調整用量。過量使用蘇葉可能會導致出汗過多、耗氣傷陰等不良反應,尤其是對於體質虛弱、老年人和兒童,更應謹慎使用。
特殊人群慎用:孕婦應慎用蘇葉,雖然蘇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安胎的作用,但在孕期使用時仍需謹慎,尤其是在孕早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此外,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的患者不宜使用蘇葉,以免加重病情。
藥物配伍禁忌:蘇葉與一些藥物存在配伍禁忌,如與鯉魚、螃蟹等食物同食時,可能會影響蘇葉的藥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在食用蘇葉時,應避免與這些食物同時食用。同時,蘇葉與某些藥物如降壓藥、降糖藥等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蘇葉期間,如需同時使用其他藥物,應諮詢醫生或藥師,以免影響藥物療效或產生不良反應。
蘇葉作為一種常見的植物,不僅在飲食文化中增添了獨特的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