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冬葵子,百草雜談,半個廚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冬葵子:傳統中藥瑰寶的多面剖析

一、冬葵子的植物學特徵

(一)植物形態

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屬於錦葵科錦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植株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莖直立,被星狀長柔毛。葉互生,圓形,常5 - 7裂或角裂,直徑5 - 8厘米,基部心形,裂片三角狀圓形,邊緣具細鋸齒,同時葉兩面被疏糙伏毛或近無毛;葉柄長2 - 9厘米,被星狀柔毛。花小,淡白色至淡紅色,常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1 - 2厘米,被柔毛。小苞片3,披針形,長5 - 6毫米,寬1 - 1.5毫米,疏被糙伏毛;萼杯狀,直徑5 - 8毫米,5裂,裂片廣三角形,疏被星狀柔毛;花瓣5,較萼片略長。果實為胞果,扁球形,直徑5 - 8毫米,分果爿10 - 12,背面平滑,兩側具網紋。種子腎形,直徑約1毫米,紫褐色,有光澤。

(二)生長習性與分佈

冬葵喜冷涼溼潤氣候,不耐高溫和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常見於田野、路旁、宅邊等。在北方地區,多在春季或秋季播種;南方地區,除冬季外,其他季節均可種植 。

二、冬葵子的歷史沿革

(一)古代文獻記載

冬葵子作為一味傳統中藥,其藥用歷史源遠流長。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冬葵子的記載,被列為上品,書中記載:“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這表明在古代,冬葵子就因其對臟腑功能的調節以及利尿等功效而受到重視。《本草綱目》中對冬葵子也有詳細闡述:“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不僅描述了冬葵的植物形態,還對其種子的特徵進行了細緻的說明,進一步豐富了人們對冬葵子的認識。

(二)藥用發展歷程

從古代到現代,冬葵子的藥用價值不斷被挖掘和拓展。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淋證等病症。隨著醫學的發展,其在現代臨床中的應用也逐漸多樣化。例如,在一些婦科疾病的治療中,冬葵子因其具有通乳的功效而被廣泛應用。同時,在一些方劑中,冬葵子常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產後乳汁不下等病症,療效顯著。

三、冬葵子的化學成分

(一)脂肪油類

冬葵子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其含量約為15% - 20%。這些脂肪油主要由多種脂肪酸組成,包括亞油酸、油酸、棕櫚酸等。其中,亞油酸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等作用 。研究表明,冬葵子中的脂肪油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這可能與其脂肪酸組成有關。例如,亞油酸可以透過調節體內的炎症介質,發揮抗炎作用;同時,其抗氧化性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

(二)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是冬葵子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已從冬葵子中分離鑑定出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這些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槲皮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山奈酚則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抑制炎症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黃酮類化合物還可能透過調節細胞訊號通路,發揮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

(三)生物鹼類

冬葵子中還含有少量的生物鹼類成分。這些生物鹼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某些生物鹼可以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從而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雖然冬葵子中生物鹼的含量相對較低,但其在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方面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四)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成分外,冬葵子還含有蛋白質、多糖、維生素等多種成分。其中,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等作用;維生素則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過程,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冬葵子中的蛋白質含有多種氨基酸,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物質基礎。

四、冬葵子的藥用價值

(一)利水通淋

冬葵子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之請別靠近我

武墨休

踏古道

天下俊

七十年代為軍嫂

暗墨沉香

我死後他們都追悔莫及

雕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