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高句麗的困局,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且說薛禮,其精心籌謀之計策推行甚為順遂。
彼時,新羅國邊境烽火連天,百濟軍隊如惡狼般來勢洶洶,欲將這彈丸之地吞入腹中。
然薛禮之計既出,局勢陡然生變。
那些悍勇的百濟軍卒,不再如先前那般瘋狂進擊,竟緩緩往後撤了些許距離。
薛禮立身於高處,戰袍隨風獵獵作響,雙目炯炯,緊盯著敵軍動向,心中暗喜:“吾之計謀,終見成效。”
其身旁將士們亦是個個神情振奮,士氣高昂。
戰場之上,硝煙瀰漫,旌旗搖曳。
遠處的百濟軍隊,雖有不甘之色,但在薛禮之計的威懾下,也只得暫退鋒芒。
其領軍之將,眉頭緊鎖,面色陰沉,心中惱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下令撤軍,以圖後計。
當新羅北邊之泉蓋蘇文聞得百濟大軍停止進攻之訊,其心中頓生諸多不解,更有惱怒之意洶湧而起。
只見其在營帳之中來回踱步,面色陰沉似墨,雙目圓睜,咬牙切齒暗道:“這扶余義慈竟如此不講信用!”
營帳之外,風聲呼嘯,旌旗獵獵作響。
泉蓋蘇文眉頭緊鎖,思緒紛亂如麻。
他本以為與扶余義慈合謀之事萬無一失,豈料竟出此變故。
他緊握雙拳,關節泛白,心中憤憤:“吾與你約定共圖新羅,如今你卻臨陣退縮,置吾於何地?”
想著此番計劃落空,未來局勢恐更為艱難,泉蓋蘇文愈發焦躁不安,心頭似有烈火燃燒,卻又無處宣洩。
福無雙至兮,禍不單行焉。值此際,高句麗北部之境,那薛延陀汗國的剽悍騎兵,並未依約撤軍,依舊於那高句麗北境肆意晃盪。
只見那北境之地,黃沙漫天,風聲淒厲。
薛延陀汗國的騎兵們,個個身著戰甲,手持利刃,面目猙獰。
他們胯下之馬嘶鳴陣陣,馬蹄揚起滾滾煙塵。
這些騎兵時不時地呼嘯而過,如惡狼般打劫一番,所到之處,百姓哀嚎,雞犬不寧。
高句麗之民,惶恐不安,緊閉門戶,瑟瑟發抖。
而城中守將,心急如焚,眉頭緊蹙,望著城外那肆虐的騎兵,心中既憤懣又無奈。
他們深知敵強我弱,卻又不得不堅守城池,以防敵軍破城而入。
那薛延陀汗國的將領,騎於高頭大馬之上,面帶驕狂之色,心中暗笑:“這高句麗之地,如今任我等馳騁搶掠。”
其麾下士兵,更是肆無忌憚,張狂至極,全然不顧盟約道義。
此番,薛延陀汗國應大唐之邀,揮師至高句麗北境,意在牽制高句麗之兵士。
然至於與高句麗所定之退兵約定,薛延陀汗國之可汗夷男對此竟是不以為意。
這夷男端坐於王帳之中,其面色凝重,雙目深邃而狡黠。
他輕撫鬍鬚,暗自思忖:“大唐之威,赫赫煌煌,高句麗豈能與之相較?二者之間應選誰,吾心中自是清明如鏡。”
王帳之外,狂風呼嘯,旌旗翻飛。
薛延陀之軍陣嚴整,兵甲鋥亮。
夷男踱步而出,望著遠方,心中已有定奪:“大唐乃強國雄邦,與之交好,方為上策。高句麗不過是一時之利,怎及大唐之長遠厚澤?”
遂下令其軍繼續於高句麗北境縱橫,以助大唐之威勢。
夷男此般拿錢不辦事之行徑,誠然令人切齒可恥。然又能如何?誰讓高句麗未及大唐之強大?
於這悠悠塵世,國與國之間,弱小實乃原罪,落後必遭捱打。
想那夷男,身處營帳,神態驕狂,毫無愧疚之色。其心中所念,唯有利益權衡,全然不顧道義誠信。
而高句麗之地,山川黯然,民心思憂。其君臣上下,面色愁苦,滿心憤懣卻又無可奈何。面對大唐之強盛,只能徒嘆奈何,暗自悲慼。
在這世間風雲變幻之中,強國雄踞,弱國兢兢。唯有自身強大,方可屹立不倒,不受他國欺凌。此乃千古不變之理,令人嘆惋,亦令人警醒。
此番大唐出動之軍隊,僅五千之數。相較之於高句麗與百濟那數十萬之雄師,實不過滄海之一粟。
然大唐之威,豈在兵卒多寡?大唐之能,可調動周邊諸國之力以牽制高句麗。
且看那大唐營帳之中,將帥泰然自若,眉宇間盡是自信與從容。雖兵寡,卻士氣高昂,軍紀嚴明。
而高句麗與百濟之軍,雖眾,卻人心惶惶。其將領聞大唐之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