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吐蕃求親,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吐蕃之松贊干布為夏州建設兵團之動靜驚嚇得心神難安,遂遣派使臣奔赴長安。

那松贊干布聞得夏州建設兵團之赫赫聲威,心內惶惶,唯恐禍及自身,忙不迭地遣出使臣,以期能與大唐修好通融,解此危局。

此番,吐蕃使臣之首要任務乃是向大唐求親,懇請迎娶一位公主。

那使臣身負重任,心懷忐忑,攜著吐蕃王的殷切期望,踏上這漫漫求親之路。

欲借聯姻之舉,結兩國之好,化干戈為玉帛,共譜和平之樂章。

吐蕃使臣抵至長安之後,入駐鴻臚寺,且呈遞了國書,懇祈面見大唐皇帝陛下。

那鴻臚寺中,使臣們謹小慎微,滿心焦灼地等待著迴音。

其所呈國書,言辭懇切,盡顯求親之誠意,只盼能得大唐皇帝恩准,賜下這聯姻之機緣。

上一回吐蕃使臣已然提及請求迎娶公主之事,卻遭李世民拒絕,未料此番吐蕃再度前來。

想那前番遭拒之景尚在眼前,此番吐蕃卻鍥而不捨,再度遣使臣前來,足見其求親之心堅定,亦可見其對與大唐聯姻之事滿懷期望,勢在必得。

李世民雖心生不耐,然終究還是接見了吐蕃使臣。

那龍顏之上,隱有幾分慍色,卻仍秉持著帝王之胸懷,給予吐蕃使臣面聖之機,以顯大唐之寬宏氣度。

當吐蕃使臣再度提出求娶大唐公主之時,李世民不假思索便予以拒絕。

然有世家官員出列進言曰:“陛下不願嫁公主,或許可下嫁一位宗室之女於吐蕃,以彰大唐恩德。”

那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眾臣皆屏息以待,看李世民如何定奪。

李世民聞之,倒亦未存太大牴觸之意,只要非是嫁其親女便罷,至於宗室之女,那實是眾多,嫁與不嫁皆無甚所謂。

那帝王之思,權衡利弊,於親女之珍視與宗室女之輕重,心中自有一番度量。

不過,李世民身為皇帝,心中自是要權衡利弊得失。

並非吐蕃求娶,為著些許顏面便輕易許嫁,若無半點實在之好處,斷不可能應允。

畢竟,此乃國家大事,絕非尋常百姓家之親事往來。

那帝王之慮,關乎邦國興衰,豈容輕率。

既要顧全大唐之顏面威尊,好處亦不可捨棄,需得二者兼得,方為妥當之策,方能保得社稷安穩,萬民安康。

李世民令吐蕃使臣先歸鴻臚寺靜候訊息,其尚需與其餘大臣商榷一二。

對此,吐蕃使臣頷首稱謝,徐徐退去。

而後,李世民攜長孫無忌、房杜二人及一眾重臣,往顯德殿御書房議此要事。

那御書房外,宮闕巍峨,旌旗飄揚;御書房內,氣氛肅穆,君臣共籌。

長孫無忌、房玄齡與杜如晦三人對於下嫁一位宗室之女,皆未持異議。

只要李世民無有牴觸,嫁一宗室女予吐蕃,亦未嘗不可。

誠然,吐蕃亦需予大唐若干好處,否則此事斷難告成。

三人皆為股肱之臣,籌謀之間,權衡利弊,深知邦交之事,需有來有往,互惠互利,方能成其美事。

唯有魏徵低頭沉思,未發一言。

於是李世民向魏徵言道:“魏愛卿,你意下如何?”

那魏徵雙眉緊鎖,似在心中反覆斟酌,而李世民目光灼灼,滿含期許,靜待其言。

魏徵見李世民開口相詢,當即抬起頭來,對著李世民拱手,而後言道:“陛下,此番吐蕃前來長安求親,多半乃是因太子殿下於夏州於邊境練兵一事所致。”

那魏徵神色肅穆,目光堅定,拱手之姿盡顯恭敬,言語之間條理清晰,似已深思熟慮良久。

李世民撫須頷首,此層關係眾人皆曉,然李世民欲知曉的,乃是魏徵對此事之看法,而非此事之緣由。

那李世民龍目微眯,目光緊盯著魏徵,靜待其高見,殿內氣氛一時沉凝。

魏徵繼而說道:“陛下,太子殿下於涇陽侯處求學,而夏州建設兵團一應政策,皆是效仿涇陽縣。”

那魏徵神色鄭重,語氣沉穩,話語於殿中迴響,引得眾人皆陷入深思。

李世民見魏徵這般彎彎繞繞,不由有些不耐煩,沉聲道:“魏愛卿,有話直說。”

那李世民眉頭微皺,龍威隱隱,話語之中帶著幾分急切與威嚴。

魏徵依舊氣定神閒,繼續開口言道:“陛下,吾等皆知曉涇陽侯對外族之態度為何,即便大唐下嫁宗室之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