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流言滿長安,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徵緩步出列,面帶嚴肅,聲音沉穩而堅定:“陛下,朝廷亦需派遣得力幹員前往實地查證。若果真如魏王殿下所呈報之事實無虛,屆時昭告天下,方能令人心悅誠服,無有異議。”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字字珠璣,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正氣。

李世民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他知魏徵此言非但出於對國家的忠誠,更是一種對公正的追求。

魏徵的提議不僅能夠確保調查的公正性,更能增強民眾對朝廷的信任。

李世民心中已然有了人選,他準備派遣幾位既有威望又公正廉明的大臣前往,以確保調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魏徵說完,目光掃過殿內群臣,彷彿是在提醒眾人,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都應秉持公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良久,房玄齡與杜如晦並肩而行,魏徵隨後,三人緩步走出了宏偉的皇宮。宮門外,晚風輕拂,帶起幾片落葉在空中盤旋。杜如晦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望向魏徵,語氣中帶著幾分關切:“魏公,我聽聞近日長孫無忌大人向陛下提請,欲為長孫衝求娶公主。此事是否與今日所議之事有所牽連?”

魏徵微微皺眉,目光中透出一絲憂慮。他輕輕捋了捋鬍鬚,沉吟片刻後道:“長孫無忌大人此舉,確實耐人尋味。長孫氏一門顯赫,與皇室關係密切,其子長孫衝求娶公主,本是喜事一樁。然則今日朝堂之上,魏王殿下所陳之事頗為棘手,若二者間確有瓜葛,恐非尋常。”

房玄齡在一旁聽得仔細,點頭附和:“杜兄所慮甚是。長孫無忌大人素來精明,若真有牽連,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不過,此事還需進一步查證,不可妄下定論。”

三人皆陷入了沉思,各自心中盤算著種種可能。

宮門外的景象似乎也隨著他們的思緒變得愈發靜謐,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數日後,長安城內市井之間悄然流傳起關於近親婚配之弊的流言。

不知何人率先丟擲此等言論,卻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

茶樓酒肆、坊間巷尾,人們三五成群,低聲議論紛紛,面上皆是疑惑與擔憂之色。

“聽說了嗎?近親婚配,子嗣多有不祥。”一位老者搖著頭,聲音低沉而有力,“我那遠房侄兒便是與表妹成親,生下的孩子竟不能言語,令人唏噓不已。”

旁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有人更是言之鑿鑿:“可不是,我鄰居家的二公子,娶了自家堂妹,生下的女兒竟是一出生便體弱多病,活到現今已是大限將至。”

這些傳言在坊間不斷髮酵,不少人開始暗中求證,結果發現與傳聞所言不差。

近親婚配的家族中,確實不乏子嗣羸弱、多病早夭的例子。

此等訊息一出,更令人心中不安,擔憂之情油然而生。

街談巷議之中,人們對於婚姻安排也多了幾分猜測與議論。

長安城內,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此番輿論的興起,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目的,又有誰在暗中推波助瀾,已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未解之謎。

李世民閱畢奏報,眉頭微蹙,隨即命人急召李泰回京。

不日,李泰便自涇陽匆匆趕至宮中,步入殿內,只見其父皇端坐於龍椅之上,面容沉靜,目光如炬。

“青雀,近日長安城中流言四起,言及近親婚配之弊,你可知此事?”李世民語氣平緩,卻難掩心中的不悅。

李泰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跪拜於地,額頭輕觸地面,恭敬答道:“兒臣不敢隱瞞父皇,確有此事。然兒臣此舉,實出於一片好意,欲使百姓知悉其中利害,以期減少此類不幸之事發生。”

李世民聽罷,長嘆一聲,目光中既有責備亦有無奈:“青雀,你雖心懷善意,然行事卻欠妥當。此事若非處理得當,恐會引發朝野上下不必要的紛擾。身為皇子,當思慮周全,不可輕舉妄動。”

李泰聽父皇如此說,心中雖有委屈,卻也不敢辯駁,唯有低頭認錯。

長孫無忌聞知長安城中近親婚配之論愈演愈烈,心中不由生出幾分憂慮。

他獨坐於書房之內,四周書卷堆積如山,映襯著他的身影更顯孤寂。

手中輕撫著一卷尚未完全展開的帛書,目光卻透過窗欞,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事情。

正當此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長孫衝推開了書房的門,疾步入內,面上滿是焦急與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