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吐谷渾挑事,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城公主凝眸注視著陸通,眼波流轉間彷彿藏有千重話語欲傾訴,卻終是唇瓣輕啟復又閉合,將滿腹心事盡數吞回,只餘下無盡的沉默與深情。

於吐谷渾與大唐交界的邊陲之地,吐谷渾之輩依舊冥頑不靈,猶如惡犬不知改過,再度興兵劫掠大唐邊境。

李世民得此奏報,心中憤慨,即刻敕令李君羨為靈州大都督,命其協同薛萬均於邊疆佈防,以圖對吐谷渾施以重壓。

此時,吐谷渾的使者心中滿是忐忑,暗自咒罵慕容伏允行事魯莽,宛如不孝之子。

他思量著,若此舉激怒了大唐天子,自己恐怕難逃一死,屆時定會成為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李世民對吐谷渾此番行徑已是忍無可忍。先前已對其寬宏大量,孰料吐谷渾竟不知悔改,轉眼間又重拾舊習,肆意妄為,攪動風雲。

朝堂之上,李世民與諸位大臣共議吐谷渾之難題,探討應對之策,以求長治久安之道。

“陛下,吐谷渾屢犯邊疆,教化無果,僅以重兵壓境,恐難收效。臣斗膽獻策,願率精兵直搗黃龍,徹底平定此患,還我大唐邊境一片安寧。”言罷,侯君集闊步而出,躬身呈上奏摺,目光堅定,顯露出一腔報國熱忱。

“臣等亦持同見。”秦瓊與張公瑾相繼出列,拱手附和,聲如洪鐘,字字鏗鏘有力,顯現出對朝廷忠心耿耿之態。

“陛下,此事還需深思熟慮,出兵異域非同小可。今四夷賓服,萬邦來朝,若輕舉妄動,興師討伐吐谷渾,恐有損我大唐盛世之名,動搖四方之心。望陛下審慎而行,三思而後定。”王珪緩步出班,躬身啟奏。

世家對吐谷渾有商貿往來,豈能輕易言戰?

“那依王愛卿之意,倘若有宵小之輩敢於挑釁我大唐天威,我等便當以德報怨,以此彰顯我朝寬宏大度之胸懷?”李世民微抬龍首,目光如炬,穿透殿宇之沉寂,直視王珪,語氣中既有詢問亦不乏警示。

“天朝上國,自當涵養雅量。”王珪面色肅然,言之鑿鑿。

李世民心中雖滿是輕蔑,卻未形於色。他暗自思量,此人表面一套冠冕堂皇的辭令,背地裡恐怕行事卑劣,言行不一,實乃偽君子也。

然則,帝王之道,在於包容萬物,縱使心存鄙視,面上仍需保持雍容大度。

“諸位愛卿,可有贊同王愛卿之言者?”李世民目光如炬,環視殿中群臣,語氣平和而威嚴,聲落處,滿朝文武皆屏息以待。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世家官員紛紛起身,言語間盡顯恭敬與贊同:“陛下聖明,我等以為,天朝上國,理應以德服人,教化四方,方能彰顯我大唐盛世之風範。”

“房卿,杜卿,爾等意下如何?”李世民微微傾身,目光如炬,穿透大殿之上的重重帷幔,直視房玄齡與杜如晦。

其聲雖平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嚴,令滿朝文武皆屏息以待二人的回應。

“陛下,我大唐確有包容四海之雅量,然此非謂敵國屢屢挑釁,我等亦當逆來順受。吐谷渾屢次背信棄義,實乃不識抬舉,其心難測,其行不定,顯見已非仁義所能馴服。故臣以為,既以德服之不可得,唯有以兵鋒示警,方能使其知所敬畏。”言罷,房玄齡挺身而出,躬身而立,語重心長,其態凜然。

“吾皇聖聽,臣亦附議房尚書之言。憶往昔,涇陽伯曾有高論:‘尊嚴非憑空而降,必由劍鋒鑄就;國威非徒手可立,須賴鐵騎踏出。’今番吐谷渾之輩,不遵王化,恣意妄為,殘害我邊疆子民,若不興師問罪,何以慰藉生靈塗炭之苦,何以彰顯天朝上國之威嚴?”杜如晦隨之出班,躬身陳詞,與房玄齡同聲相應,共倡討逆之議。

眾武將聞此言,皆面露欣然之色,心中暗道,果然還是房杜二位,言辭既正且壯,令人心生敬佩。

“如此行徑,恐將有損我大唐仁德之譽,他日若外邦因吐谷渾之事而對我大唐心存芥蒂,又當如何自處?”一位出身名門的官員緩步而出,言辭懇切地諫言道。

“有何懼哉?若其心存不服,便以武力使之屈膝,直至其俯首稱臣。”張亮挺身而出,周身洋溢著一股不可一世的豪情壯志。

“此等行徑,實乃窮兵黷武,長此以往,國祚必難久安!”世家官員怒不可遏,言辭激烈地斥責道。

“休在此胡言亂語!我大唐基業,皆是鐵馬金戈、浴血奮戰而來,非爾等唇舌之功所能比也。爾輩平日裡高談闊論,以德服人,待到烽火連天之時,卻不知藏身於何方暗隅。”侯君集冷目掃視,目光如刃,滿含不屑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