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西突厥,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安宮中,絲竹之聲悠揚,輕紗曼舞,衣香鬢影。
太上皇李淵端坐於寶座之上,身旁幾位武德年間的老臣陪侍左右,共同欣賞著眼前這番美景。
舞姬們身著輕薄透明的衣裳,如同雲中仙子,翩翩起舞,手中的樂器奏出瞭如夢似幻的旋律,令人心曠神怡。
李淵雖已退位,但此情此景,似乎讓他暫時忘卻了權力的束縛,沉浸在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之中。
然則,李淵心中豈能無波瀾?他雖表面安詳,內心卻如江河倒灌,波濤洶湧。
那雙曾指點江山的手,此刻輕輕撫過鬍鬚,掩飾著內心的不甘與無奈。
他深知,自己之所以退居幕後,實乃被兒臣所迫,非心之所願。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回憶起往昔崢嶸歲月,心中便不免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
然而,事已至此,縱有千般不願,也只得強顏歡笑,以示寬宏大量。
只待時機成熟,或許還能再展雄圖,重拾往日輝煌。
李淵與數位老臣圍坐於殿中,案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佳餚與美酒。
樂聲悠揚,舞袖翩躚,幾名身姿曼妙的舞姬輕盈地在殿中旋轉,如同仙子下凡。
李淵舉杯微笑,與老臣們暢談往昔崢嶸歲月。
封彝德酒至微醺,神色間難掩憂慮,他輕嘆一聲,向李淵傾訴心事:“陛下,近日宮中傳言四起,言太子欲借修訂《武德律》之機,將我等老臣逐出朝廷,另立長孫無忌為重臣。此事若真,恐非國家之福,亦非社稷長久之計。”
李淵聞言,眉頭微蹙,目光深邃,似有千鈞之重。
他緩緩放下手中酒爵,語氣沉穩而有力:“封愛卿勿憂,朕自會與二郎說,確保朝廷用人得當,公正無私。爾等忠心耿耿,功勳卓著,朕自不會輕視。至於《武德律》修訂一事,定當審慎處理,不可讓宵小之輩有機可乘。”
“還有,二郎不是太子了,是皇上。”李淵似乎是在糾正封彝德對李世民的稱呼,但並沒有半分責怪的意思。
“在臣心中,您才是陛下。”封彝德對著李淵叩拜。
“我老了,這大唐還是要指望二郎。”李淵嘆了一口氣,頗有英雄遲暮之感。
窗外,長安城的燈火漸次亮起,彷彿連綿不絕的星辰,映照著皇宮的金碧輝煌。
封彝德等幾位武德舊臣聞言,皆從李淵的話語中聽出了幾分不甘與無奈。
他們深知,李淵雖為開國之君,但如今卻被自己的兒子李世民一步步逼迫至退位的境地,心中自是百般滋味。
封彝德輕聲說道:“陛下,世事如棋局局新,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定能承繼大業,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陛下雖退居幕後,但太子還需多向陛下學習治國之道才是。”
言罷,幾位老臣皆是點頭稱是,試圖以此寬慰李淵的心緒。
然而,他們心中亦明白,這不僅是朝堂上的權力更迭,更是父子之間的一場無聲較量。
李淵雖有不滿,但亦知時勢所趨。
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阿史那欲谷的牙帳內,燭火通明。
幾名中原人士正與可汗對坐交談,氣氛頗為融洽。
其中一位身著青衫的文士,言辭懇切地說道:“可汗英明,中原之地廣袤富饒。若得可汗庇護,必能使一方安寧,百姓安居樂業。”
乙毗咄陸可汗端坐於上首,目光深邃,微微頷首道:“中原之地,確是人傑地靈。我西突厥雖強,亦需審時度勢,不可輕舉妄動。諸位賢士,有何良策,可助我西突厥與中原共謀福祉?”
另一名身著黑袍的謀士接話道:“可汗所言極是。依小人之見,可先遣使與中原各路豪傑聯絡,以示友好之意。待時機成熟,再圖長遠之計,如此方能穩操勝券。”
乙毗咄陸可汗聞言,沉思片刻,點頭道:“此計甚好,便依諸位之言行事。中原之事,還需諸位多加謀劃,我西突厥願與諸位共赴時艱。”
帳中眾人皆是精神一振,紛紛拱手稱謝。
乙毗咄陸可汗阿史那欲谷,昔日曾遭薛延陀重創,幾近覆滅,幸得西突厥之眾擁立,方得以逃至西域,苟延殘喘。
今時今日,經過數載休養生息,西突厥漸有復甦之勢,可汗心中亦生出幾分雄心壯志。
牙帳之內,燭影搖曳,可汗凝視著中原來的使者,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大唐乃天下強國,其威遠播,我西突厥雖有恢復,然與大唐相較,猶有不及。諸位來自中原,必有所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