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西域關稅之變,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乙毗咄陸可汗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諸國,以圖聯合行動。

他召來心腹謀士,低聲吩咐道:“速遣使者前往高昌、龜茲、焉耆等國,告知他們大唐設關征稅之事,已令我西突厥受損頗重。如今,我欲聯合諸國,共赴長安,面見大唐天子,陳明利害,望能有所轉圜。”

謀士領命而去,數日後,使者們分別抵達高昌、龜茲、焉耆等國,向各國君主傳達了乙毗咄陸可汗之意。

高昌王鞠文泰聽後,眉頭緊鎖,沉吟道:“大唐天子威嚴,我等雖不願受制於人,但若貿然抗命,恐遭不測。不如先與其他諸國商議,再作定奪。”

於是,高昌、龜茲、焉耆等國紛紛響應,各自派出使者,攜帶貴重禮物,一同前往長安。

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穿沙漠,過草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長安城下。

使者們在鴻臚寺稍作休整,便由禮部官員引見至太極殿。

殿內金碧輝煌,李世民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俯視群臣。

各國使者依次上前,行禮畢,高昌使者代表眾人說道:“我等皆為大唐屬國,仰慕天朝文明久矣。然近聞大唐於西域設關征稅,雖有保商之名,實則令我等國庫空虛,民生凋敝。懇請天子念及舊情,寬宥我等,以圖長久之計。”

李世民聞言,微微一笑,溫言道:“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朕設立安西關卡,確有保護商旅之意,亦非有意苛求。若諸國有所不便,朕願聽從建議,共商解決之道。”

西域諸國使者呈上各自國家對新關稅政策的意見書,言語間流露出對恢復往日稅率的深切期望。

李世民閱畢,眉頭微蹙,旋即召叢集臣商議此事。

房玄齡等人聽罷,皆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時之間難以決斷,遂對天子言道:“陛下,此事關乎國計民生,需仔細斟酌。臣等願退下,詳加商議,再做回覆。”

待西域諸國使者離去,群臣退至偏殿,房玄齡輕聲提議:“陛下,涇陽伯陸通素有智謀,且對邊財稅頗為熟悉,何不召其前來,聽聽他的意見?”

李世民點頭贊同,隨即遣人傳召陸通。不多時,陸通匆匆趕來,行禮畢,李世民直入主題:“陸卿,西域諸國使者今日進言,請求減免關稅,此乃大事,朕甚為躊躇。卿以為如何?”

涇陽伯陸通聽聞李世民詢問之事,心中自有考量。他沉聲道:“陛下,西域諸國雖感不便,然關稅乃我大唐國庫之重要來源,不可輕易動搖。且西域諸國多為小邦,若其不滿便降稅以撫慰,長此以往,恐有損我大唐威嚴,亦會助長其驕縱之心。臣以為,應堅守國策。”

然而,魏徵卻有不同的見解。他站出身來,面帶憂色,對李世民言道:“陛下,陸通之言雖有道理,但臣以為,上國之風範在於包容與大度。

若因區區關稅而致西域諸國心生怨懟,不僅有損我大唐之威名,更難令藩國真心臣服。

臣建議,可適度調整稅率,同時加強與西域諸國的交流與合作,以德服人,方能長久穩固我大唐之邊疆。”

李世民頗為在乎顏面,極欲樹立良善之形象,以削減玄武門之變所帶來之負面效應。故而李世民更傾向於採納魏徵之意見。

李世民做出抉擇之時,陸通依舊反對。

陸通言:“尊嚴存於劍鋒之上,大國威名在於唐軍之鐵騎之下。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若其不服,那便打到他們服氣為止。”

李世民聽罷陸通之言,心中雖有幾分贊同,但他深知,若要樹立大唐盛世之良象,單憑武力恐非長久之計。

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陸通所言,朕並非不知。然則,大國之威,不僅在於兵甲之利,更在於德行之廣。

蠻夷雖畏強權,然人心向背,終歸於仁義之道。

若僅憑武力使之屈服,一旦撤去重壓,必有反噬之患。

故朕決定,以德服人,以信立國,如此方能長治久安。”

陸通聞言,面色微變,但仍不甘心,他拱手道:“陛下聖明,但臣以為,西域諸國多為蛇鼠之輩,非武力不能震懾。若今日降稅以示好,明日便可能生出更多非分之想。臣懇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微微一笑,目光如炬,從容答道:“陸通,你之忠心,朕心領矣。然則,治國之道,在於剛柔並濟。

武力固然重要,但若能以德服人,化干戈為玉帛,豈不更佳?

朕已決意,派遣使臣前往西域,以誠相待,以禮相交,若其仍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