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證少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擴軍(五),抗戰之新晉綏軍,立證少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志堅對於教導隊已經非常的放心,所以只有週末才回到教導隊,與教導隊的人員一起訓練,在週一到週五則是主要待在教導旅的新營地中,畢竟有5500多人的營地,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各種看似是雜事的事情就耗費了他很大的精力。
管理這麼多人,和之前他管理500人的教導隊有很大的不同,之前有幾十號老兄弟日常帶領著,李志堅放心的很,知道即使他不管,老弟兄們也知道怎麼做,也不會給他掉鏈子。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補充進來的人,除了尉遲鳳崗是老交情,其他人都是生面孔,他要儘快的和這些人都熟絡起來,同時還要將訓練的重點都佈置下去,兵是新兵,官也是都沒當過主官的軍官,所以教導旅中絕大多數的重大事情,都需要李志堅親自把關。這次整軍,除了防空旅外,只有教導旅是新設立的旅級單位,其他的基本上是在原有規模上擴編,很多人都在盯著他,想看他的笑話,在新兵訓練中他必須不能落於人後,否則對他自己,乃至對閻錫山都有所不利。
這次各個連隊的訓練進度他都親自掌握,一是讓所有的軍校生都能集中在他周圍,在管理上避免形成山頭主義,他不允許教導旅出現山頭,如果有,在短期內必須也是隻有他這一個山頭。同時這段時間他也在不停地觀察,哪些人適合做軍官,哪些人是作為特戰隊員的好苗子,他心中給了這些人半年的過渡時間,半年後就要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安排排程。
部隊訓練強度大,需要更多的營養,不過李志堅並沒有自己花錢給教導旅提高待遇,這在部隊屬於禁忌,有收買軍心之嫌,容易被上位者不容,李志堅自然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自己動手來提高教導旅的生活水平,任誰也說不出閒話來,李志堅在駐地周圍申請了幾百畝的荒地,剛過了1936年春節,李志堅就開始帶領教導旅的人來開荒,為了不影響訓練,最後定為每週所有人都要抽出一天來開荒,李志堅從皮革廠借來了十幾頭還沒有屠宰的牛來協助翻耕,並在周圍建了養豬場、養雞場等,方便給部隊提供肉、蛋。
由於吃飯是各連分開就餐,為了防止出現吃兵血的事情,李志堅就輪著在各連的食堂吃飯,李志堅盯得嚴,加上軍官中也沒有吃兵血的官油子,軍校剛畢業的學生們還非常稚嫩和清純,而林奇和王東昇明顯是來鍍金的,更不會主動在這方面出么蛾子。所以整個教導旅從上到下非常廉潔,基本上所有的生活經費都能花到官兵身上,這種清廉的氛圍也被軍校生軍官們所認同,對李志堅這個主官的認同感也就更高。
在訓練上,李志堅只是在新兵訓兩個月時才讓所有人打了十發子彈,其餘時候都是進行舉槍訓練,這和其他部隊早早的訓練場上槍聲不斷形成了差別,但是這次實彈射擊體驗之後,之後一個月也內再沒有實彈射擊,還是一如既往的一個小時舉槍訓練。但是3個月後,每3天進行5發的實彈射擊,並且這些射擊成績在連隊中都進行記錄,一個月後,每人打出50發的實彈,而此時李志堅則是對全旅表現最好的人進行物質獎勵,射擊成績最好的幾個人被在大會上專門登臺表揚,並在當天與他一起吃小桌餐。進入新兵訓的第五個月,所有人的訓練激情明顯提升,很多人都是自發在訓練,雖然訓練的強度增大,但是叫苦叫累的聲音反而少了很多。不過到了新兵訓第五個月和第六個月,每人每月的實彈量只有20發了。閻錫山給每名新兵在半年內定下的實彈射擊訓練子彈量是一百發,雖說新兵一百發的訓練量在國際上並不算多,但是在當今的中國,鮮少有部隊會讓每一名新兵進行一百發實彈的射擊訓練。
閻錫山在看過教導隊的訓練後,對於如何在部隊擴充後保證戰鬥力的上升也自己進行過思考,並且和李志堅要了教導隊的訓練大綱以及相關的經驗總結,閻錫山年輕時在日本留過學,對於在亞洲最強的日軍的情況自然也是知道的,日軍的經驗總結為一點就是:往死了訓練,看到李志堅的經驗總結,結論也是這個意思,所以閻錫山對於整軍之後的晉綏軍,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並且由於太原兵工廠的產能已經基本恢復,可以滿足訓練的需要,現在山西財政並不緊張,反而因為有西北實業公司和山西實業公司等企業經營帶來的利稅,加上李志堅給提供的資金,部隊的資金還算充裕,於是決定在全軍實行大訓練,先從訓練上提升整體的作戰能力,在物資供應上難得的非常大氣了一次。
有些部隊在前期訓練中就將大部分的實彈都打了出去,教導旅則主要是集中在後半部分進行實彈射擊,前期更多隻是舉槍訓練,鍛鍊臂力和穩定性。實踐結果也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