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四站 桂林龍脊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第四站 桂林龍脊,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皮卡,
輪朝西
一個大帥哥帶著仨煞筆~
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
唐澤開著車,唱著歌,然後被打了。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在桂林市的南邊,雖然離開得匆忙不過陽朔的山水一行四人都算是領略過了。
此時他們的目的地是桂林市北邊的龍脊梯田,從陽朔西街到龍脊梯田需要開車穿過整個桂林市區,全程167公里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
龍脊梯田,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梯田海拔最高1180米,最低380米,龍脊梯田風景名勝區是一個以梯田稻作農耕文化為主體,集自然景觀與少數民族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
龍脊梯田有三大觀景區,分別為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金坑紅瑤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梯田文化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是最早開發的一個觀景區,是“七星伴月”觀景點的所在地。金坑紅瑤梯田觀景區群山環繞,像一個天然的天坑,是紅瑤聚集的村落。龍脊梯田始建於秦朝、完工於清初,距今有2300多年的歷史。
龍脊梯田所處的南嶺山地距今6000年至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栽培粳稻,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發源地之一。秦漢時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龍脊已經形成。唐宋時期龍脊梯田得到大規模開發,明清時期基本達到現有規模。龍脊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歷史,堪稱世界梯田原鄉。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在認識自然和建設家園中所表現的智慧和力量,在這裡被充分地體現出來。
無法想象,23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達龍脊的壯民和瑤民面對橫亙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緊牙關,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墾出第一塊梯田的。
稻米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也許未加考慮,他們的子孫便接過父兄手裡的鋤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最心滿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孫玩耍時,又聽到孫子傳來的又開墾出一塊新田的好訊息呢?
龍脊梯田的門票也不貴,一個人80可以通玩裡面三個景區。
唐澤在景區裡面的民宿訂了一間複式的房間,房間全景270度落地窗直接能夠看到外面的梯田。全屋智慧系統加上旋轉樓梯,上一步亮一個臺階,走完樓梯身後臺階全亮,跟走紅地毯一樣。
房間都是簡約北歐的風格,白色調配合木質材料和綠植,非常清新自然。民宿一樓還有觀景平臺,餐廳和吧檯,很適合他們幾個不怎麼想逛景區的酒蒙子。
到龍脊的時候正是中午飯點,唐澤點好菜之後拿出自帶的鍋具跟民宿老闆商量著能不能用他的鍋具來做飯。
而民宿老闆一聽他是道士不僅答應了他的要求還給他們免了午飯錢。
午餐可以說是全雞宴。餐前飲品是龍脊四寶之一的龍脊茶。
冷盤是白切雞,因為是活雞現殺,所以是鮮味十足,再用龍脊四寶之一的龍脊辣椒配上醬油做個蘸料。
前菜是竹筒雞,以竹筒為器皿,將雞調味後放入竹筒中烤制,因為選用的是新鮮雞製作,因此風味更加鮮美,同時,由於雞肉在竹筒中烤制,會伴有淡淡竹香味。
主菜是泉水雞,選用龍脊天然山泉水煲雞湯,因為採用最新鮮的雞肉製作不僅湯鮮,且雞肉鮮香味美。席間再來點兒龍脊四寶之一的龍脊水酒,爽得一批。
主食是竹筒飯,將糯米、自家熏製的土豬臘肉、胡蘿蔔等食材放入竹筒內烤熟,糯米與食材融匯在一起,做熟後香味撲鼻。
飯後甜點是龍脊四寶之一龍脊香糯做的餈粑。
說到這兒,看過前文的朋友大概已經知道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這龍脊四寶了。
龍脊茶葉、龍脊辣椒、龍脊水酒、龍脊香糯被稱為“龍脊四寶”。龍脊茶葉是清朝時候的貢品;龍脊香糯釀成的龍脊水酒香甜可口;龍脊辣椒有一股濃烈獨特的香味,皮厚子小,辣味適中;龍脊水酒素有“龍勝茅臺”和“東方魔水”之稱。
龍脊茶,生長於有“世界一絕”之稱的廣西桂林龍脊梯田風景區,茶園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屬亞熱帶季風區,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機含量高,日照短,溫差大的生長環境,是形成高山雲霧香茶的理想之地。乾隆年間曾為貢品,石碑記載於龍脊村平段寨,品質優良,是中國二十八大名茶之一,記載於《中國茶學辭典》。龍脊茶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