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站 梧州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第二站 梧州,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嶷連綿屬衡湘,
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裡,
落日未落江蒼茫。”
——《九嶷吟》蘇軾
廣西梧州是唐澤他們的第二站,離雲浮只有132公里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梧州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唐澤把第二站定在這個地方是因為兩個人,第一個呢自然就是在梧州寫下《九嶷吟》的蘇軾。
話說當年,蘇軾被貶海南,弟弟蘇轍被貶雷州。蘇東坡經過梧州的時候,聽說弟弟蘇轍亦貶雷州並剛過藤州(今藤縣),愁情頓起,即寫下《九嶷吟》,作詩一首寄予蘇轍:“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詩曰:
九嶷連綿屬衡湘, 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裡, 落日未落江蒼茫。
幽人拊枕坐嘆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子, 白鬚紅頰如君長。
莫嫌瓊雷隔雲海, 聖恩尚許遙相望。
平生學道真實意, 定與窮達俱存亡。
天其以我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輿地志, 海南萬里真吾鄉。
此時的蘇東坡心情應該是抑鬱的,但他聽說弟弟蘇轍“尚在藤也”(藤州,今梧州藤縣),偶遇弟弟的訊息,令他眼前一亮,驚喜之餘,心情大好,於是寫下此詩。
蘇軾除了是個文學家以外,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不僅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種純吃貨詩句,還有《豬肉頌》這樣的菜譜式詩句: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宋代,從宮廷到民間,羊肉才是最主要的肉食,豬肉不受人待見。所以才有了“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而除了推動豬肉在中國餐桌上的發展以外,至今也還流傳著蘇東坡自創“羊蠍子”的故事。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不乘熱出,則抱水不幹。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與子由弟書》
翻譯翻譯就是羊脊骨這玩意兒在當時特別廉價,只要給屠戶幾文錢就能買到,當然,如果和屠戶關係好的話他也可能免費送你。一整條羊脊骨,順著關節處切成長度相似的小段,下手時一定得注意,別把脊髓給浪費了。再把羊蠍子冷水入鍋,小火煮熟,在這裡火候很關鍵,因為煮太久容易把僅有的肉都煮沒有了。
而後將煮好的脊骨撈出,濾幹多餘的水分,再澆上黃酒醃製一會兒,放上架子烘烤,點鹽少許,略加調味,等到骨肉表面微焦,便大功告成。
酥脆的羊肉和濃郁的脊髓混合在一起,有一種類似蝦蟹的香氣。
這道美味唯一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吃完以後整條街上的狗都會很不開心,真是罪過啊。
而且蘇軾出身蜀中,愛好甜口,所以蘸取一些白糖再入口,更是妙不可言。
這裡其實又提到了一個知識點,以前的四川人是喜歡吃甜食的,要不四川眉山出生的蘇東坡也不會犯了痔瘡都還要日啖荔枝三百顆了。而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清陳子之《花鏡》有番椒的記載。
而後面的川菜其實是複合味,辣只是其中的一種,例如酸辣,甜辣,麻辣,香辣,酸甜,怪味這些都是川菜的特色。
而讓唐澤選擇梧州的另一人則是寫下《馬嵬坡》的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
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
景陽宮井又何人。
鄭畋曾官拜翰林學士,後被貶為梧州刺史,到了梧州,他修觀宇建書閣,坐於桂江邊看白雲飄飄鳥雀飛過,又有詩曰:
松陰如幄水如羅,
秋盡山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