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遵義+赤水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遵義+赤水,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黔北風華,婁山攬月,江河滔滔。
涵赤映播州,茶霧竹光;仁習百里,醬香沁脾。
董公起杯,茅臺添酒,自信苟壩決意高。
聞其美,見海龍丹霞,幾度妖嬈。
古寨如此傳情,引文旅武藝得神韻。
似英才聚黔,各領風騷;紅軍四渡,蔣匪乏招!
子尹說文,潤之用兵,可楨求是西遷校。
旅千年,遊醉美遵義,水秀雲飄。”——《沁園春 遵義》
從凱里到遵義228公里全程大約需要兩小時三十七分鐘。
楊柳家也在遵義所以遵義這裡就是她全程帶飛了。
因為頭一天玩遊戲玩得有點晚,主要是林依非得吃把雞才能睡,所以幾人直接一覺睡到了中午,然後吃過午飯才出發。
到了遵義去酒店放好行李就差不多該吃晚飯了。
晚飯時楊柳又叫了幾個她的朋友出來,吃的是她們貴州的特色酸湯。
黔東南地處山區,由於受交通運輸條件和對外交流不便等因素的影響,嚴重製約了商品的貿易交換。生活用品的短缺,特別是食鹽的匱乏,促使人們不斷地去克服、去創造,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飲食文化。久而久之,這裡的人們便創制出一種“以酸代鹽”的飲食調味方法。“以酸代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鹽短缺的困境,也豐富了飲食的品種。特殊的地域條件,傳統的民族飲食習慣,釀構了黔東南自成一體的酸系列飲食文化。
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調製的,後改用熱米湯自然發酵或者用食材本身的酸味來調製,省外有些小餐館也有用貴州的糟辣椒結合番茄、白醋、檸檬酸等做“酸湯”。而用酸湯烹製魚餚,是貴州人最愛,很久以前就逐漸形成了。隨著酸湯魚店生意的火爆,酸湯狗肉、酸湯豬腳、酸湯排骨、酸湯牛雜等也應運而生,大大繁榮了餐飲市場。
傳說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基拉維山上居住著一位叫阿娜的姑娘,長得婀娜多姿,貌美窈窕,能歌善舞。方圓幾百裡小夥子們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自己製作的酸湯,酸湯奇酸無比,哪個小夥能為他喝下最多以證真誠。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歷史悠久。
而酸湯還分白酸湯和紅酸湯。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原料和製作過程。
白酸湯:
原料:通常使用米湯或淘米水,有時加入少量麵粉。
製作:將米湯與麵粉調勻後加熱,倒入容器中,自然發酵變酸。
特點:色澤乳白,酸味柔和,常用於製作火鍋底料、調味品,也可生產成穀物飲料、護髮美容產品、保健品等。
紅酸湯
原料:主要使用番茄(如貴州的毛辣果)、紅辣椒、花椒、木姜籽等。
製作:將番茄和辣椒等原料混合,加入酒釀、白酒、鹽、冰糖等,密封存放一段時間進行發酵。
特點:酸味濃郁,色澤鮮紅,具有獨特的香味,廣泛用於苗族和侗族菜餚中,如酸湯魚等。
白酸湯和紅酸湯各有特色,白酸湯酸味柔和,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人群;而紅酸湯酸味濃郁,適合喜歡重口味的人群。兩者在苗族和侗族菜餚中都非常受歡迎,且各具特色。
楊柳帶他們去的店是一家白酸湯的店,而且這家店跟成都的地攤火鍋一樣,酸湯只是湯底,然後再點各種各樣的小菜涮著吃。
席間唐澤,林依和丟丟還分別體驗了一波“高山流水。”
在貴州,特別是苗族和侗族地區,“高山流水”是一種傳統的敬酒方式,它體現了當地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好客。
這通常是由幾個苗族或侗族姑娘進行,他們會先唱一些祝酒詞,然後倒滿酒碗,擺出“高山流水”的姿勢,即酒碗一個比一個高,從低到高依次倒酒。
酒碗由上至下傳遞,酒從上而下流入賓客的嘴中,形成酒瀑,直至全部飲用乾淨。
而賓客的手不可觸碰酒碗,否則需重新開始。賓客也不能站起來,否則需重新開始倒酒。
男性賓客越帥氣,女性賓客越美麗,被倒的酒就越多,這被視為阿妹對賓客的好感。
在敬酒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蘆笙等民族樂器的演奏,且要求歌聲不斷,喝酒不停。
唐澤這偉岸的身形,上來就被姑娘們灌了三斤米酒進去,好在都是低度甜酒,喝完之後除了撐還是撐。
吃過酸湯,楊柳又安排了大家去ktv,唱歌這事兒,丟丟和唐澤都不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