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春歸 第五回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大紅山軼事,青山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達擋著嘴,能喝進多少。肯定都灑了”王鑫不屑一顧地說。
“一滴沒灑,只是滿臉通紅,象塊豬肝,脖子長了一節,像雞一樣,還‘咕,咕’地‘咯兒’了幾聲。
“組長這一表演,可把老書記一家樂壞啦,老書記笑得前仰後俯,嘴裡,還不停地‘賽,賽’,老阿媽彎著腰,捂著肚子‘呀呀呀,呀呀呀’不知道在說什麼,斯琴趴在蒙古包上,不知道是在笑還在哭,反正是一個勁地擦眼睛”。
“我那一碗,是斯琴端給我的,組長畢竟是‘達拉戈’。(官)。我是兵,要有個區別”。
“得了便宜,賣乖”。我趁機嘟囔。鄭順瞪了我一眼接著說;
“咱沒有組長那酒量,也沒有組長那勇氣,但咱從小到現在還沒有受過如此般的待遇,不能不識抬舉,丟了禮節,掉了鏈子。更何況是在老書記家,又是姑娘敬的酒,我怎能不喝,我大大喝了一口,這一口比我家老爺子十口都喝的多。”
“有空就吹。”王鑫咧著嘴說。
我接過鄭順的話說;“走進蒙古包,我們彷彿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眼前一亮,潔白的羊毛氈從頂鋪到底,幾張彩布橫跨在包的頂端,猶如彩虹般的絢爛。中央掛著毛主席的肖像,顯得莊重而神聖。頂端掛著的兩個大紅燈籠,宛如兩顆明亮的星星,為這小小的蒙古包增添了幾分熱鬧與喜慶。精緻古老的地毯鋪在羊毛氈上,與潔白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特別靚麗。整個蒙古包宛如一座高雅的殿堂,令人驚歎不已。
滿目琳琅的食品,活靈活現的烤全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我們矗立在蒙古包門前,彷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不敢再移動半步,真不知如何是好。”
“稍,稍,回家了嗎?哈嗎怪,哈嗎怪,和你們家一樣。”老書記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邊說邊拉著我倆的手,讓我們坐在了蒙古包的左側。這是客人的座位,老書記坐在正面毛主席的肖像下,那是男主人的位置。阿瑪和斯琴則坐在了蒙古包的右側。據說蒙古包裡的座次是很有講究的,是不能亂坐的。
草原蒙古人的過年,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老書記的蒙古包,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裡,我們品嚐著美味的烤全羊,聆聽著斯琴美妙的歌聲,感受著老書記一家的熱情與好客。
“然而,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只在老書記家住了一晚,就非常遺憾地離開了”。鄭順插話並嘆了口氣,又躺下了。他對這次短暫的草原之旅充滿了遺憾與不捨。
這幾天,他一直對我冷嘲熱諷,有時,我感覺有點過,覺得鄭順有點小心眼。但此時,從他的語氣中,我再一次地有所領悟。
鄭順對斯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界限。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斯琴的傾慕與愛意。而斯琴的美,也在深深地吸引著我。她的歌聲宛如天籟之音,觸動著每一個聽眾的心靈。她的微笑,如同陽光般溫暖,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在老書記家的這幾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熱情與好客。他們用最真誠的笑容、最美味的食物、最動聽的歌聲,歡迎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這裡,我們不僅品嚐到了美食,更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關愛。
回想起當初的衝動與無知,我感到十分後悔與慚愧。我們應該珍惜在老書記家的每一刻時光,幫助他們分擔家務、照顧羊群,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段難忘的時光。然而,我們卻錯過了這個難得的機會,讓遺憾與後悔湧上心頭。
“嗨,想什麼呢?問你呢?”趙楓衝我高喊。
“喔,喔,有點餓”。看到趙楓對著我說話,我胡亂回答。
“剛吃完棒棒就說餓?鬼也不信,快說說你們又去哪裡啦”。趙楓說。
被趙楓這麼一說,我定了定神,指著奶食品說“這些奶食是我們走仿的各家各戶牧民們贈送的,我奶奶說;‘吃百家飯,飲千井水,長命百歲’大家快吃吧。這些奶食,尤其是醍醐,是牧民們的珍貴食品。”
“什麼是‘醍醐’”?孫桂花急著問。
我拿起一個小瓶,指著裝在裡面的黏糊糊物體說:。“這就是醍醐,但我也不完全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具說,好象是將鮮奶熬成奶皮,將奶皮提煉成奶油。從奶油中再提煉,反覆多次,形成的精品叫醍醐”。我說。
“喔,那醍醐灌頂一詞,不知怎麼講?”南語燕說。
“這還用問,醍醐,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用罐子把它裝起來,放在頂棚藏起來,防止耗子偷吃”。王鑫得意地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