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會出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軍事方面,明朝寫作素材大全,A先生會出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背景
- 韃靼侵擾:自成化六年起,韃靼加思蘭部、孛羅忽部、滿都魯部入駐河套地區,常到寧夏、甘肅、陝西等地搶掠,明朝三次聚兵8萬欲收復河套,均因主帥未敢輕進而無果。
- 戰略抉擇:成化九年,滿都魯等各率精銳出河套搶掠,陝西參贊軍務左都御史王越決定趁其主力出掠,搗毀其巢穴紅鹽池,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
戰爭經過
- 奔襲紅鹽池:王越與總兵官許寧、遊擊將軍周玉各率兵4600人,從榆林紅兒山出發,晝夜兼程。歷經艱難跋涉,抵達距紅鹽池50裡處。
- 初戰紅鹽池:王越將弱馬放於陣後虛張聲勢,精騎佈於陣前,許寧、周玉分率左右隊,又派1000餘精騎埋伏營側。明軍進至韃靼營地外20裡,韃靼集眾抵抗,明軍伏兵突起,前後夾擊,斬首355級,獲大量駝馬牛羊器械,焚其帳篷廬舍。
- 歸途再勝:王越得知孛羅忽、癿加思蘭、滿都魯等滿載而歸,率部西進,在紅城兒與蒙古主力相遇。明軍雖疲憊但奮勇作戰,明朝援軍趕到形成合圍,蒙古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孛羅忽與滿都魯僅以身免。
戰爭影響
- 軍事上:給予蒙古韃靼沉重打擊,使其短時間內難以組織大規模侵擾,解除了河套地區對明朝西北邊境的威脅,為明軍奪取河套戰略主動權創造了條件。
- 政治上:提升了明朝的威望,鞏固了朱見深的統治,增強了明朝軍民對抗外敵的信心。
- 經濟上:使邊境地區百姓免受戰亂之苦,為西北邊境地區的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和平環境,促進了當地農業、畜牧業等生產活動的開展。
...
紅鹽池之戰後:
- 持續加強軍事防禦:明朝繼續強化北方邊境的軍事防禦體系,在長城沿線增修防禦工事,包括加固長城、增建烽火臺和城堡等。同時,保持較大規模的軍隊駐紮在九邊地區,並且更加註重軍隊的訓練和裝備更新,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以應對蒙古可能的再次侵擾。
- 開展有限的招撫政策:對一些在戰爭中被俘或主動歸降的蒙古人,明朝採取了招撫和安置的措施。將部分歸降的蒙古人安置在邊境地區,讓他們從事農牧業生產,一方面可以增加邊境地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他們來了解蒙古的情況,起到一定的情報收集作用。一些有能力和影響力的蒙古首領歸降後,明朝會授予他們一定的官職和爵位,如封王、封侯等,以吸引更多的蒙古人歸附。
- 維持有限的貿易往來:在部分邊境地區,明朝依然保留了與蒙古的馬市貿易,但貿易的規模和頻率可能受到雙方關係以及邊境局勢的影響。透過馬市,明朝可以獲得蒙古的馬匹等畜牧產品,而蒙古則可以換取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方因經濟需求而產生的矛盾,有利於邊境的穩定。
- 分化瓦解蒙古勢力:明朝利用蒙古各部落之間的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對一些與明朝關係相對較好的部落,給予一定的支援和賞賜,鼓勵他們與明朝合作,共同對抗那些對明朝威脅較大的部落。
同時,明朝還透過扶持代理人、挑撥部落之間的關係等手段,使蒙古各部落之間相互制衡,難以形成統一的強大勢力來對抗明朝。
...
收復哈密:
- 哈密失陷:成化八年,吐魯番首領阿力趁哈密國都督把塔木兒病逝,其子罕慎請求繼承職位未被明朝同意,哈密群龍無首之機,率兵攻佔哈密,掠走哈密王母及金印,並派其妹夫牙蘭拒守,明朝第一次失去哈密。
- 首次收復嘗試:成化九年(1473年),明朝派遣高陽伯李文、右通政劉文率兵經略甘肅,但劉文等人懦弱怯戰,不敢出兵,無功而返。成化十四年(1474年),朱見深下令以哈密都督罕慎為統帥,抽調罕東衛、赤斤衛的蒙古兵和苦峪的乜克力畏兀兒兵西征哈密,罕慎被速檀阿力擊敗,逃回苦峪。
- 罕慎收復哈密:成化十八年(1482年)春,哈密都督罕慎聯合罕東、赤斤二衛的明朝官兵,集合一萬餘人,一舉攻佔哈密城,成功收復哈密。不過,朱見深並未馬上冊封罕慎為哈密王,而是一邊穩住罕慎,一邊聯絡吐魯番的阿黑麻,欲圖保持吐魯番和哈密的均勢。
只不過,朱見深去世後的弘治元年哈密便又再次失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