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通商倭國
貓頭叔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通商倭國,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貓頭叔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師朝議,翰林侍讀李時勉上奏反對停罷下西洋。
他的理由還挺務實的,他說下西洋一可以揚我國威,二來還能互通有無。
楊士奇表示反對,他認為許多藩國趁機多貢、冒貢,空耗國力,必須罷去,與民生息。
李時勉嘲諷道:“敢問閣老,市面上青花白瓷碗多少文一隻?”
楊士奇覺得好像被羞辱了,他堂堂大學士,竟然被問這種小兒科問題,沒好氣道:“普通白瓷碗,三五文一隻也有,若是青花瓷碗,最多十來文便能買一隻。”
李時勉又道:“再請問閣老,我大明與藩國通貢時,青花白瓷碗折抵多少文一隻?”
楊士奇冷哼一聲:“我天朝技藝天下獨有,藩國絕無。不過,青花白瓷碗嘛,想來最多翻上百倍價折抵吧。”
“錯!”李時勉大聲道,“一隻青花白瓷碗折抵給藩國是三千七百五十文,翻了數百上千倍。”
原來大明與外國通貢貿易,是透過折抵法來交易的。比如藩國送來一頭牛,折價多少錢,然後大明朝給他多少個鍋碗瓢盆,算多少錢。這筆賬算下來,往往是大明給出的物資折算價是藩國物資的成倍甚至數倍之多。
賬面上看起來,那自然是大明虧了許多。但是,這個通貢貿易,定價權在大明。
於是,藩國進貢的許多高價值的東西就被會強行壓價。
李時勉又朗聲對眾臣說道:“諸位同僚手中所用的象牙笏板,象牙夠珍貴吧?我天朝所產不多,唯有西洋諸國多產,諸位可知,入貢時,象牙多少一斤?”
有人奇道:“怎麼也得四五十文一斤吧?”
李時勉大聲否決:“錯!象牙一斤六文錢!出了大明門,街上吃一碗麵條尚且有點不夠,卻可以買一斤象牙!”
眾人議論紛紛,但凡有點腦子的,這時候都算出來了,這麼個貿易法,肯定是咱們大明賺錢了啊。
楊士奇臉漲紅了,他覺得受到了羞辱。
他反對下西洋的原因其實都不太方便往外說,一是下西洋的寶船是工部出錢,但賺的收益卻是皇帝的,現在朱高熾願意放棄這部分收益,讓國庫省點錢,本意是為了與民休息。
第二個原因就更陰暗了,江南大族怎麼才能透過海外貿易賺更多?禁海!官方不再與諸國貿易,江南大族便可以走私,那才叫暴利。
朱高熾這時解圍道:“建造寶船,每年都要消耗國庫數十萬貫,百姓疲敝久矣,朕罷去下西洋,就是為讓百姓能夠免於勞役,安心耕種。這幾年來,國家南征北討,百姓苦不堪言,各地不時有民變發生,民怨沸騰,難道還不要讓百姓得已休養生息麼?”
朱高熾說得也是實情,這時楊榮帶頭高呼:“陛下仁德。”
這事情才算是揭過去了。
散了朝,朱高熾又召集幾位閣臣議事。畢竟朝會是吵架或扯皮的,真正決定事情時還得跟幾位閣老和六部的堂官商量。
正事之前,朱高熾頗為高興地對眾臣們道,“太子上書,楊士奇楊愛卿多年來輔佐朕監國,勞苦功高,應當蔭一子為官。諸位覺得如何?”
楊榮第一個表態同意,這種小事,無傷大雅,做個順水人情,皇帝高興,也能同時向楊士奇示好,其餘諸臣都紛紛表示支援。
唯獨楊士奇不同意,稱:“犬子資質魯鈍、荒於學業,反倒是成天悠遊市井山野,不足以忝居朝堂。”
朱高熾不肯,畢竟先前楊士奇婉拒了對他的封賞,正不知道怎麼感謝他,太子很有孝心,知道替父親分憂,出了這好主意。於是堅決要給楊稷蔭個一官半職。
“元輔,稍後速速將楊稷的擬任官職奏來。”朱高熾交代內閣首輔楊榮。
楊榮躬身答應。
很快就議定蔭楊稷為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
沒多久,朱瞻基的後招就到了。南京工部上奏,建議派人出趟差,為南京宮城修繕採買點金銀,不遠,就去趟倭國。
朱高熾有感於朝中反對停罷下西洋之聲也不小,便同意了出海赴倭國採買。
然後南京工部報上來的採買使不是別人,正是楊稷。
於是乎,採買使楊稷正式走馬上任,風風火火去明州當差去了。
楊稷在家躺平多年,這回皇帝開恩讓他當了官,別提有多興奮了。而且這回油水頗為豐厚,除了有些危險之外,幾乎是一本萬利的大肥差。
一般外派的使團,不管是幹嘛去的,人數一般都在三五百人,楊稷這回出海的定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