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源節流
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章 開源節流,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皮卡丘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再多,得一件一件做。
清查人口、丈量田畝的事情,劉平交給了閻特,然後將劉德然派給閻特做副手。在這種生產力低下的農耕時代,人口和耕地是最為重要的資源。
光閻特一個人,劉平不放心,所以便將劉德然安排了過去。
墾荒的事情則交給了劉睿,吸納流民的事情交給了荀封。
剩下的人則跟劉平一起,負責武都郡日常政務,為關羽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勤保障,也為閻特他們做事兒提供所需要的人手、工具等等。
班房內,劉平正在檢視武都郡的相關卷宗。一邊看,一邊做記錄,旁邊楊永則負責整理歸納。
楊永是弘農楊家出身的,世家大族,才學能力人品都是一流。本職是督郵使,二爺的副手。不過眼下被劉平拉來幫手了。
他的功曹班房,實際上更像是劉備集團的政務中心。
“武都郡別的不說,這耕牛倒是不少。”劉平看著卷宗笑著說道。
楊永點點頭,道:“畢竟有羌人、氐人雜居,他們本就是遊牧民族,別的不多,牛羊馬鹿之類的可是不少。”
“可惜了,鐵器太少。”劉平砸吧了一下嘴。
如今的大漢,最頂尖的生產力是什麼?四個字,鐵犁牛耕!武都郡倒是不缺牛,但是這鐵犁就屬實有些少了。
下辨作為武都郡治所在,庫房裡倒是有一些存貨。卷宗上記載,有鐵犁百二十。剛才劉平已經讓人去查了,估摸著能有一半的存貨就不錯了。
這遠遠不夠用。
“文慧兄如今負責墾荒之事,咱們得把東西給準備好。別到時候他說動了百姓,我們卻支援不到。”劉平說道。
文慧是劉睿的表字。
楊永點點頭,又苦笑道:“武都實在是基礎太差了。按照功曹你的計劃,這第一年少說也在武都投入上千萬錢。可是武都一年的稅收才多少?”
說著他拿出一個卷宗,遞到劉平跟前指著上面的內容說道:“你看看,去年一年,武都的稅收不過九百多萬錢....而郡內截留自用的就更少了。”
楊永這是折價算的,如今的稅制很是複雜。首先是田租,三十稅一,這基本上收不到幾個錢。第二個是算賦,成年人(十五歲及以上)每年一百二十錢,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錢。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商業稅的演算法等等。
武都人口單薄,物產不豐,商業更是處在無管轄的混亂狀態。指望這些氐人和羌人交稅,還不如指望甜水巷的李寡婦從良呢。
九百多萬錢的稅款,已經算是上一任武都郡守有能力了。按照今年的情況來看,武都能收五百萬錢就不錯了。
屬實是頭疼。
“辦法總比困難多嘛。”劉平笑著說道。
楊永點點頭:“還是得想辦法開源節流才行。”
“這是當然了。”
劉平做計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整個五年計劃全部實施下來的話,所需要的資源摺合成錢,大概需要一億錢。
雖然不需要一下拿出來,但就像楊永說的那樣,第一年就需要上千萬錢。武都郡賬上只剩下不到四十萬錢。
劉備自己帶來的,還有八十多萬錢。
也就是說,如今整個武都郡可用的錢,只有一百多萬錢。看著挺多的是吧?但是每月的俸祿、軍餉等都是要花錢的地方。
劉備這一百多萬錢,能花多久呢?
算一筆賬就知道了,如今武都一共有五千士兵,每人每月一石半的口糧,如果出城作戰,口糧就要翻倍。
就按照一石半來算,武都的米價高於涿郡,每石接近四十錢上下。取個約數,一個士兵,一個月就要花費六十錢。五千士兵,一個月就得出去三十萬錢。
當然了,武都糧倉裡有糧食,至少足夠五千人用到秋收的。
郡府衙門大小官員的俸祿,也得給吧?別的不說,就說劉平、關羽等人都是百石官。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工資,摺合成錢的話,是四千錢。
一應小吏每月也有三到五石的俸祿要給。
君府衙門,每月光是人員支出就得十幾萬錢。再加上竹簡、帛布、紙張等等開支。每個月少說二十萬錢的開支。
一百多萬錢,若是應付這些日常開支倒也可以撐到秋收和稅收的時候。但是這不可能,不說別的,單說恢復上祿、武都等縣的實際管轄權,就得動兵。
一應開支用度下來,頂多支撐三個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