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明版的”貞觀之治“
錦夜微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章 大明版的”貞觀之治“,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錦夜微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波及的地方,比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又顯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無地可耕。為了讓農民和土地相結合,讓大量的荒地得以開發,明成祖也像朱元璋一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移民。
同時朱棣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
永樂十年,朱棣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
之後,朱棣又下旨:“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
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
可以說朱棣對於民生是非常重視的,而在他的勤政下,永樂一朝“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樂三年,全國稅糧石,這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萬石以上的稅收,按照當時不足一千萬戶的民戶統計,每戶平均納稅超過三石。
此外從永樂元年起軍衛屯田的收入也達到高峰石,加上民戶交納的稅糧,平均到當時人口,人均超過一石。
在永樂二十二年間,“稅糧總入達691,312,600石,平均歲入超過三千三百萬石,而且總的趨勢是增長的。”
這是有明一代的巔峰時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