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白頭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漢靈帝,諸天之塵埃,田間白頭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故事純屬虛構,關於漢靈帝劉宏的文章:
《漢靈帝劉宏:東漢衰頹的罪魁禍首》
漢靈帝劉宏,出生於公元
157
年,在東漢那風雲變幻、危機四伏的時代背景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本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解瀆亭侯劉萇與董氏之子,早年世襲解瀆亭侯,居住在河間國。在那裡,他度過了相對平靜的童年和少年時光。
河間國的侯府,雖不如京城的皇宮那般奢華,但也是屋宇錯落,庭院深深。年少的劉宏在這片小小的天地裡,時常與夥伴們嬉戲玩耍。春日裡,他們在花叢間追逐蝴蝶;夏日中,於樹蔭下捕捉鳴蟬;秋風吹過,又一同在果園中採摘熟透的果實;而到了寒冬,便圍坐在火爐邊,聽著老人們講述那些久遠的故事。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永康元年(167
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駕崩,由於桓帝無子,皇位繼承問題成為了朝廷的焦點。皇后竇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河間人侍御史劉鯈推薦了劉宏。於是,竇武稟報太后,定下由劉宏繼承皇位,派劉鯈持節,率領羽林軍到河間國迎接劉宏入朝即位。
建寧元年(168
年)正月,劉宏在眾人的簇擁下,到達洛陽夏門外萬壽亭。此時的他,年僅
12
歲,對即將面臨的一切充滿了迷茫和不安。竇武持節前往迎接,劉宏望著眼前這位朝廷重臣,心中五味雜陳。那一天,陽光灑在劉宏稚嫩的臉上,卻無法驅散他心底的陰霾。他深知,從此自己將踏入一個充滿權謀與爭鬥的世界。
第二天,劉宏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建寧。初登皇位的劉宏,對宮廷的規矩和禮儀尚不熟悉,常常在朝堂上顯得有些侷促和不知所措。他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上,卻感覺如坐針氈,周圍的大臣們個個神色凝重,讓他感到無比的壓抑。
劉宏即位後,追尊自己的祖父為孝元皇,祖母夏氏為孝元后,父親為孝仁皇,尊母親董氏為慎園貴人。然而,這些尊號並未能掩蓋住朝廷內部日益激烈的權力鬥爭。
劉宏即位之初,封賞定策之功,封外戚竇武為聞喜侯,其子侄也都封侯,又封宦官曹節為長安鄉侯,一共封了十一個侯爵。此時的朝廷,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竇武與太傅陳蕃合作,徵召天下名士,重新啟用桓帝時期被禁錮的“黨人”,意圖重振朝綱。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清除朝廷中的腐敗勢力,恢復國家的正常秩序。然而,中常侍曹節、侯覽等受到竇太后的寵信,陳蕃、竇武對此感到擔憂,於是在朝會上密謀誅殺宦官。
在一個萬籟俱寂、月色如水的深夜裡,整個世界彷彿都已沉睡過去,只剩下那清冷的月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落在地面上。而就在這靜謐之中,一座隱蔽的密室裡卻閃爍著微弱的燭光。竇武和陳蕃正神情嚴肅地圍坐在一張破舊的木桌前,低聲商議著一項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計劃——剷除那些肆虐朝堂多年的宦官勢力。
竇武眉頭緊蹙,面色凝重如鐵,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絲決絕和憂慮。只見他微微前傾身子,壓低聲音說道:“這些宦官禍亂朝綱已久,他們仗著皇帝的寵信肆意妄為,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搞得朝廷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若是再不將他們除去,恐怕我們的國家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陳蕃點頭表示贊同:“但此事需從長計議,切不可走漏風聲。”
然而,他們的密謀最終還是被宦官得知。建寧元年(168
年)九月,一個秋風瑟瑟的夜晚,宦官們先下手為強,誣告竇武想要廢帝,在夜間歃血為盟,準備誅殺竇武等人。曹節進宮控制了劉宏,這個年幼的皇帝在宦官的威逼利誘下,成為了他們手中的工具。又派兵劫持了竇太后,拿到了皇帝璽綬,控制皇宮要道,之後又派人去逮捕竇武等人。
陳蕃,這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得知訊息後,怒髮衝冠,手持長劍,衝向宦官所在之處。
“亂臣賊子,休得猖狂!”陳蕃大聲呵斥。
但宦官們人多勢眾,陳蕃被抓住,於當晚被殺。竇武拒不受詔,出逃到步兵校尉軍營,和侄子步兵校尉竇紹射殺了收捕他的使者,並聚集北軍五校尉的部隊數千人抵抗。然而,曹節等人矯詔矇騙剛回朝的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命其率軍討伐竇武。禁軍素來害怕宦官,多逃到宦官的一方。至第二天早上,竇武的軍隊潰散,竇武和侄子竇紹無奈自殺。宦官們趁機大肆搜捕竇武的親族、賓客、姻親,全部殺死,又將陳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