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部分,江山國色,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兵還是好的”
歐陽詢撫須讚道:“王將軍,說得一點都不錯。”
次日,歐陽詢與河南道大行臺,禮部主事韋叔諧一併南下趕往嶺南。韋叔諧乃是京兆韋氏子弟,乃是當年平南陳總管韋洸之後。韋洸當年鎮守嶺南,與嶺南馮氏一族交好,所以這一次李重九欲招降嶺南馮盎,於是拜韋叔諧為禮部主事,讓他與歐陽詢一併上路。
歐陽詢,韋叔諧以當地親漢的俚人為嚮導,深入嶺南蠻荒之地,不久就遇到了俚人部族。歐陽詢直言求見馮盎之意,這些俚人部族當下引歐陽詢去見。
本來嶺南馮氏根據地在南海郡,歐陽詢本以為要翻越群山,但沒有料到這馮盎就在贛山附近屯兵。歐陽詢與韋叔諧都是大為驚愕。
贛山乃是扼守嶺南的要道,但見當地民居依山勢層層上升,而民屋也十分有特色,屋頂編竹苫茅為兩樓,樓上為自處,樓下則是養著雞豚,當地謂之麻欄。
而當地俚兵則是持矛圍觀,歐陽詢打量這些人但見他們都是不穿皮甲,左衽露胸,頭上不著冠帶,腳上不著絲履。當地士卒都是斷髮紋身,胸口刺著各種猛獸以嚇敵人。
歐陽詢明白這樣計程車卒,若到了中原平地作戰,以趙軍持堅甲強弩,再布成堅陣,這樣的俚兵,趙軍一百人的方陣就可以打一萬人。但若是山林作戰,在嶺南這種瘴癘環繞的惡劣環境下,再加上士卒本身悍勇,戰鬥力十分不凡,兵力同等,誰勝誰負都不一定了。
PS:今天明天都是雙更,向大家求一下推薦票支援,拜謝了哈!(未完待續……)
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
這贛山附近聚集了俚兵絕對有上萬之眾,再加上附近有數萬百姓,隨時可以從中動員作戰。
歐陽詢相信在趙軍大舉圍剿林士弘之時,馮盎率軍駐紮在此並不是偶然。
不久歐陽詢被帶入當地最大一間欄屋。歐陽詢不用看也可以猜出,居中那名手腳粗大,身材高過旁人一籌的俚人首領就是馮盎,而在馮盎左右多是俚,僚二部的渠帥,豪強。
這些俚帥多是膚色黝黑,身材瘦矮於漢人一些。不過歐陽詢也知不可以貌取人,從這些人臉上透著精悍之色上看,就知道俚僚二族並非是輕易屈從外部武力的民族。
而馮盎以漢人的身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一來是馮家子弟驍勇善戰,其本人也是當地一流武將,二來就是隋,陳兩朝對嶺南的統治,需要一個漢人出身的首領,來統治當地俚民,同時也方便與朝廷交流,三來就是馮家與嶺南俚族領袖冼家聯姻,馮盎的祖母冼夫人就是冼家出身。
所以馮氏家族,就是漢,俚二族交融後為兩族認可,代治嶺南的家族。
至於馮盎也不一般,當年潮成五洲僚人造反,時隋朝在嶺南代言人冼夫人已是病逝,楊素與馮盎討論平定叛亂之策,而馮盎分析頭頭是道。連當時第一兵法家楊素也不由對左右陳贊馮盎此人,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之後馮盎率軍討平五洲叛亂,朝廷對他信任有加。
“來者何人?”馮盎問道。
歐陽詢言道:“某乃是大趙河南道大行臺兵部尚書歐陽詢,爾可是漢陽令馮盎?”
馮盎乃是前隋時為漢陽太守。所以歐陽詢叫得是他原本官名。而馮盎聽說歐陽詢是兵部尚書也是微微一愣,他身在大隋仕官多年。當然知道兵部尚書官位不低。
馮盎本以為來著不過趙國一般使者,但聽馮盎身份改色道:“原來是八座尚書。失敬失敬,來人給歐陽尚書看座!”
馮盎說到這裡,與一旁俚僚首領用俚語說了馮盎身份,眾人都是一併點點頭,也收起了幾分輕慢。
歐陽詢得座坐下後道:“馮太守不在南海坐鎮,卻率軍至贛山有什麼打算?”
馮盎笑著道:“聽說嶺北戰亂頻發,不少盜寇流竄嶺南為禍,前有番禺高法澄、冼寶徹起兵,某率軍鎮之方平。眼下觀兵贛山也是有提防之意。”
韋叔諧朗聲道:“馮太守所言,與我所聽有所不同,據我所知高法澄乃是前隋郎將,雖久在嶺南,但身邊沒有多少人馬。我倒是聽說是嶺南冼氏冼寶徹,借高法澄的名義起兵叛亂才是。”
韋叔諧這麼說,也暗指馮盎在嶺南的地位也並非那麼穩固,否則一直支援馮家的冼氏一族的冼寶徹,冼智臣叔侄也不會起兵反對。
馮盎雙眼一眯問道:“閣下是誰。若未來過嶺南,怎敢輕言?”
韋叔諧道:“在下姓韋,家祖諱洸。”
馮盎點點頭道:“原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