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部分,江山國色,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故人之後,當年番禺人王仲宣謀反。各族首領皆響應,爾祖父被大軍困於南海,是某率軍先敗陳佛智。再與爾祖父合兵再破王仲宣。當年我們二人並肩作戰,沒想到他的孫兒都這麼大了。
馮盎這麼說。一來自述當年功績,救出韋洸。於他韋家有恩,二來以長輩身份點出韋叔諧,不要在自己面前胡說八道。
韋叔諧倒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朗聲道:“祖父也多次與某說過馮太守的英勇,他說當年率軍入嶺南,為陳朝嶺南守將徐璒所阻,後請陳後主致書給冼夫人,使其歸隋朝,為了證明是真的,還把冼夫人曾經獻給陳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拿給她看。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始確信陳朝已滅亡,便派軍迎家祖率軍入嶺南,各地才聞風歸附。”
“故而家祖一直說平定嶺南,他實不敢居功,多靠了冼夫人深明大義才是。”
馮盎聽了雙眼一眯,笑了笑,而是與一旁俚僚首領轉述了韋叔諧的話,眾人倒是臉上有了笑意。進門時彼此劍拔弩張的氣氛少了許多。
歐陽詢也是微微點頭,看來帶韋叔諧出使嶺南還真是一個正確決定,當然馮盎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的人,到了這個地步了什麼拍馬匹的話,最多隻能緩和一下氣氛,但要馮盎真正投靠大趙的,只有靠實力和利益兩個方面。
歐陽詢當下拿出李重九詔書給馮盎道:“眼下吾主有橫掃天下之志,嶺南之地雖地處荒蠻,但是也是漢家之地,敢問馮太守眼下怎麼打算?”
“吾眼下已是向李唐稱臣了。若是貴主要我叛唐而降趙,豈非讓吾大義有虧?”
歐陽詢笑著道:“可是某聽說,貴主去年絕了對李唐之貢,又沒有派人至長安朝賀新年,我看這是稱臣的意思嗎?”
馮盎沒有料到歐陽詢居然瞭解這麼清楚,當下隨口道:“那是因為地處偏僻,路上賊寇甚多,故而去年沒有成行,但今年去朝貢的人馬已是在準備了。”
歐陽詢也不揭破,冷笑一聲道:“就當馮將軍真是效忠李唐吧,不過當初陛下派人告之西突厥可汗使者時,有一句話是,不作我們趙國的朋友,就是趙國的敵人,兩條路自己選。敢問馮太守這麼做的後果考慮過嗎?”
馮盎聽了臉色一冷道:“我嶺南有軍五萬,都是忠誠之士,我知大趙軍力雖強,但是自古以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馮家治理嶺南從沒有失德的地方,也沒有得罪過大趙,那麼大趙攻打我嶺南就是師出無名,既是不義之師,貿然討伐我嶺南,我嶺南百姓必與你周旋到底。”
歐陽詢暗贊馮盎口才確實了得。但又哈哈一笑道:“馮太守,只是我聽說嶺南冼家一直窺視馮家據有嶺南俚人領袖之位。否則冼寶徹,冼智臣叔侄也不會起兵造反了。若是沒有我中原王朝支援。那麼馮太守在嶺南位置可穩固嗎?”
歐陽詢這話倒是攻中了馮盎的要害。
嶺南馮氏就是漢,俚二族在嶺南的平衡,隋,陳兩代朝廷,就不可能贊成俚人來替自己統領嶺南的,但是隋陳二朝又不能真正降伏俚族,而俚人拒絕接受漢人來佔據嶺南,但是俚人也無法抵禦漢人對嶺南的侵攻。
所以馮家就這樣崛起了,無論是被後世譽為民族英雄的冼夫人。還是馮盎,都是兩家平衡以後達到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這其中馮盎的心態也是十分特殊,作為鮮卑,漢,俚三族的男子,他在俚族百姓中威望很高,眾人對馮家視若神明,但是漢人呢,卻一直不把他當作同族來看。要不然當初楊素也不會丟下‘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這句話。
馮盎最恨的就是北方漢人,拿他等同於北方蠻狄般的渠帥看待。
雖然馮盎很有手段和能力,但仍十分抗拒中原王朝的招攬。可是也知道,乘此天下大亂時機。自己雖當嶺南王很爽快,但是無論李唐,或者趙國一統天下後。都會對嶺南用兵。
所以之前有人勸馮盎乘現在轄二十州,領地數千裡之時。乘勢自立為南越王,作一番趙佗的霸業。
可是馮盎卻道:“財富美女我有的是。世上的富貴中人,能像我般富貴的人不多了。我已經常常擔心會毀了祖先的基業了,還會去稱王嗎?”
於是馮盎決定以嶺南降唐,向李淵稱臣納貢,得到了李淵的賞識。但是現在形勢逆倒,趙軍連破東突厥,高句麗,李唐自顧不暇,去年冼寶徹,冼智臣叛亂時,李唐竟無暇理會,令馮盎十分心寒。後平定了叛亂,馮盎於是對李唐也冷淡了起來。
馮盎道:“我馮家在世居南越,迄已五代,鎮守嶺南,憑得一刀一槍的戰功打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