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時頭腦發熱,讓他這個相國之子,實質上的大理太子,死的不明不白。
不過他的提心吊膽,在深入石門蕃部的營壘後就再無暇去顧忌了。
鐵甲。
鐵盔。
鋼槍。
站在營門口迎接的一干蠻夷,儘管他們身上都穿著盔甲、還住著長槍,但並沒有讓高升泰太過驚訝。畢竟是精銳,跟在宋人身後,有點好東西很正常。但入營之後,幾乎每一個蠻兵,都有一個黝黑的鐵質頭盔,槍刃上閃著精光的長槍,也是人人都拄著一支。
這幾個月來,不少奉命清剿入寇蠻夷的敗將逃回大理,都在說蠻夷的甲堅兵利。之前高升泰還覺得是戰敗後的脫罪之詞,甲堅兵利這個詞用在宋人身上無可厚非,用在蠻夷身上,豈不是個笑話?可現在看來,還是說得少了。有如此裝備的軍隊,即使是在大理國中,也不過數千而已。
中原的兵器,高升泰也不是沒有見識過,流入大理的宋國刀槍,只要他想要,自然能拿到手。高升泰曾拿著自己的配劍與宋人佩刀對砍,刀劍交擊之後,鋒刃上都迸出了缺口。但自己的佩劍是國中最好的匠人打造的,只能與宋軍小卒手中的武器相當,宋人的武器到底有多精良,就可想而知了。
看著高升泰臉上的表情變化,笑容在秦升臉上一閃而過。帶著高升泰過來,讓他看的不是大理國子民的痛苦,而是石門蕃部的裝備。
“高侯,此間蕃部手上的裝備,都是朝廷所賜。每個部族按照出兵人數,十比一的比例給予鐵甲,而點鋼長槍和精鐵頭盔,則是人手一把,小頭領還能得到一把腰刀,刀刃夾了鋼,用對力量,能一刀砍斷碗口粗的樹。”
高升泰臉色泛著青色,滿口苦澀,彷彿嘴裡被塞了一個青青的生柿子。
山中的蠻夷,連衣服都沒有,就在營地中,高升泰看見很多人都裹著破破爛爛的粗布衣服,但他們手上的武器、盔甲,卻都是鋥亮的。不是宋人給的,還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高升泰明白,不是大宋求著蕃部出兵,才給了這麼多好處——如果當真是這樣,聰明人都會選擇給絲絹、瓷器,而不是給兵器作為酬勞——只不過是根本不在乎,就算那些蕃人想憑著這些武器反叛,也不過是給宋軍的將帥多送一份功勞而已。
“我中國別無長處,唯有富庶二字。這一場南征之役,朝廷分三路出兵,總計馬步軍七千八百人。”秦升回頭看了一眼高升泰,“不及大理十一。”
高升泰黑著臉,沒回話。大理國若真的點集兵馬,的確能拼湊出十萬大軍來。就是國中常備軍,也有五六萬。若是籍民為兵,二三十萬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各部都聽話就成。
但宋軍來攻時,身邊還帶著幾萬北面山中的蠻兵,那些蠻兵橫行於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剛剛聽命出兵的部族,一看到自家要受到攻擊,立刻將兵馬召回。而大理國的常備兵,幾次與宋軍交戰,每次都是慘敗,不論是伏擊、還是正攻,不論是野戰,還是守城,幾乎都是被少數精銳的宋軍給擊敗。
真要說起來,幾次會戰,大理一方几乎沒有佔據過的人數上的優勢。而且與宋軍交戰時,更是連近戰的機會都沒有找到。全都是被宋人的弓弩,以及神秘的火槍火炮,在半路上就給打垮了。
“可只為了這一場南征之役,朝廷在開戰前,就準備了鐵甲一萬六千領,軍袍三萬五千套,鞋四萬雙,帳篷四千頂,神臂弓八萬張,弩箭三百萬支,槍六萬三千杆,戰馬一萬一千匹,大小車兩千六百輛。”
秦升彷彿成了說書人,一連串的數字排比著,將大宋的富庶,渲染得讓人眼暈目眩。
“不算糧秣、餉錢、犒賞,僅僅是軍資一項,便合計一千七百萬貫,以京師金銀鋪兌換的價格,大約是六百萬兩官銀……本官知道大理盛產金銀,不知一年能出產多少?”
熊本每說上一個數字,高升泰的臉色就白上一分,出兵還不到八千,就準備了。絕不是熊本胡謅,都打了這麼久的仗,高升泰當然知道宋軍的數量還不過萬,可就是一千兩千,都能輕易擊敗,不是靠錢堆上來,還能是什麼?宋軍小兵的裝備,都趕得上國中的大將,裝備上差得太遠,這仗輸得一點也不冤。
秦升冷冷笑著,“蕃部隨同官軍出戰,朝廷一點賞賜都沒有給。但你們的人,你們的地,你們的子女妻妾,都是他們的戰利品。如果不聽話,他們就得在黃泉路上給你們做個先鋒官,所以都是奮勇爭先……如果爾等再頑抗到底,不順天兵,來日破城,官軍就不先進城了。”
或許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