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升的話不盡不實,但一想到戶戶飛花、街街流水的大理城,有可能變成了人間地獄,高升泰就不寒而慄。
高升泰拜倒在地,“上官容稟,小人奉旨而來,正是為了請降。”
“你們的降順,不是朝廷要的降順。”秦升冷著臉,猶如冰山,“大理朝中,自段正明以下,必須於明日前自縛出降,不得再抗拒天兵。只要聽命,朝廷自會有恩澤。至於高氏……如果朝廷能得大理,又有什麼罪過不能赦?”
高升泰抬頭正想說話,忽然只聽見滿營的歡呼聲,如山崩海嘯,直撲而來。
高升泰驚疑不定,秦升也是臉色微變。
兩人不再多話,匆匆離開石門蕃營地。還沒回到官軍營門處,就見一人奔來,喜笑顏開,“機宜,大理國王起兵,盡屠高氏一門。如今已經開城投降,乞求朝廷寬宥!”
秦升大喜過望,高升泰如五雷轟頂,身子晃了一晃,要不是身後的隨從扶著,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
“護送高侯下去休息吧。”秦升吩咐道。
高升泰被左右架著走了。朝廷因高氏篡權而起兵,人人都知道是藉口,但不影響高氏成為大理人心目中的罪魁禍首。如今大理國中生民死傷慘重,怨恨大宋只能很在心裡,而實力衰弱的高氏一族,就成了發洩的出口。
若是能夠以高氏為代價,能讓宋軍就此退兵,那就更好了。過去只有一兩個那麼想,到了兵臨城下,怕是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高氏焉能不敗?
不過這個訊息來得實在是太晚了,應該再早一點才是。
秦升想著,整了整衣冠,喜氣洋洋的往營中去向熊本恭喜道賀了。
這一場戰爭,已經不用再打了。
……………………
韓岡的耳朵終於清淨了。
幾天前,大理的請降使臣第四次來到京師,韓岡再一次主張將其拒之門外。
次日清晨,大理使者在宣德門外痛哭流涕,若不是有人攔著,就一頭撞死在城門前。
朝野內外,有許多人想結束這場戰爭,大理使者能跑出守備森嚴的館舍,來到宣德門處,自然有人在背後支招。
朝野中如今正在爭論,要不是採取了韓岡的計劃,以近乎於滅族的威脅來清洗對方子民,大理國早就屈膝請降了。可是大理諸部都被隨宋軍南下的諸多蕃部逼得團結一處,逼得繼續作戰。大理戰事始終不休,將士傷亡慘重,都是韓岡的錯。
許多人為出征士兵的安危而義正辭嚴的時候,彷彿都忘了他們平素裡是怎麼對待赤佬們的。這對韓岡雖沒有什麼影響,但也是吵得他頭昏腦漲。
但隨著捷報的傳來,原本對韓岡的謀略甚囂塵上的攻擊,一下子消失無蹤。
逆臣被斬殺於宮中,屍體被城中軍民分食殆盡,大理國君臣自縛出降,趕在冬日降臨之前,大理國,滅亡了。
再大的犧牲,在勝利結束的戰爭面前,都變得那麼的不起眼,而這一次的戰爭,幾乎沒有一場像樣的大戰,官軍的傷亡多為疾病和各種各樣的意外,只要不計算參戰的西南夷,真正屬於戰歿之人,最終也只有兩百多。
滅千乘之國,只死了幾百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爭。科技和僕從軍的作用,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們的表現,就是韓岡想要的結果。
大宋的武器裝備徹底轉向火器,再也沒有什麼議論了。
當朝中的風向轉為,韓岡已經開始與下屬商議起在大理設立蒙學,並招收當地人進入蕃學學習的計劃。
宗澤不反對擴大京師蕃學的招生名額,卻反對開辦蒙學。不為他事,只因為蕃學和普通蒙學的學習科目截然不同。
幾個拿著五經教授忠孝之道的蕃學,所教出來的學生,和一個學習了自然格物之道的學生,哪個對大宋的統治更不利,這是一目瞭然的事。
“放心。”韓岡道,“一個在漢家的城市真正接受了幾年教育的蕃人,回到依然野蠻的部族中去時,就跟魚離了水一般,別說衣食住行,就是呼吸都會不舒服。”
沒有能夠交流的物件,反而會被視為異類,一群白羊中的黑羊,那種孤獨感,怎麼不讓人窒息?
為什麼士人愛好逛妓院,還是因為面對家中的妻妾無話可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依然是大部分富貴人家的圭臬。比如高太皇,比如向太后,都很少讀書,僅僅是識字而已。
能如王安石的女兒那樣能吟詩作對的大家閨秀實在是少數,能如曾布之妻魏玩,詩詞做得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