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梳理(九),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岡,他都是嘴上認錯,心裡不認。
之前家裡不讓他跟他那些市井中的狐朋狗友鬼混,都是陽奉陰違,訓斥時還辯駁得振振有詞。那時擔心弟弟的韓鍾還建議韓岡,乾脆把那幾人都找個罪名送去西域開荒,只是韓岡擔心韓鉉的逆反心理,猶豫了一段時間。不過當韓岡把那幾人對韓鉉兩面三刀的事情揭開來,韓鉉立刻就跟他們翻臉了,之後都沒有了往來。
韓岡對說服了這頭倔驢大感欣慰,叮囑道,“你要記住,日後為官,理當清正,但不要迂腐。”
“這麼難,兒子可做不到。”韓鉉笑了起來。沉重的心情剛過去,跳脫的性子又冒出來了。
韓岡笑了,“如果做不到,寧可迂腐一點,也要保證清正。”
“司馬光那樣的?”韓鉉揚眉問道。
“司馬光幾曾迂腐過?清可算,正可不至於。其慎於私德,公德有虧。”韓岡很少在子弟面前品藻時人,今天倒是給兒子帶出了話來,“差役法之弊,司馬光在變法前曾經幾次上書言及,等到你外祖推免役法、行僱役事,又改口極力讚揚差役,這要是迂腐,什麼才是隨機應變?”韓岡嘿的一聲冷笑,“還是蘇子瞻好,從一開始就一直在堅持要服役的百姓在他家裡跑腿做事呢。”
閒談時帶出蘇軾,倒是跟韓岡最近看到的一份報告有關,讓他憶起那個已經消失在朝堂上的名字。
那是一份廣東走馬對一眾流放至當地的罪臣日常情況的報告,上面說蘇軾在海南過得甚是自在,比起廣東的梅州等地,儋州的瘴癘就沒那麼嚴重。
而且蘇軾在當地詩文寫了不少,朋友也交了許多,頗有幾首好詩好詞傳回京師。因為章惇暗地裡的照顧,蘇軾雖說是流配,其實比編管還要輕鬆一點,每天只要按時回到當地官府安排的住處,就能自在的在周邊遊逛。
朝中有人,不僅好做官,也好做人犯。若不是因為他犯下的罪過實在是無法赦除,早就有人為了討好章惇,提議把他給赦免召回了。
思緒只岔開一點,就給韓岡拉了回來,他繼續問兒子南去察訪的見聞,“各縣縣城中的情況如何?”
“都挺好。”韓鉉道,“街面上看不見流民。聽說之前災情最重的時候,許多百姓都逃進縣城。各縣衙門按照大人編寫的《災傷應對條例》做事。及時賑濟,加強防疫,災後又組織災民以工代賑,要回鄉的就及早打發回鄉。沒有流民集中逗留,也就沒有什麼疫症流行。幾個縣的化人場兒子都去看過了,跟附近的百姓打聽過,行災的那一段時間裡,最多的太康縣也只有百多具屍體。”
韓鉉說著又拿出一個小本子,翻到其中的一頁上,指給韓岡看,每一個縣的條目下面,都有幾個草碼數,數字後面,又有簡單的幾個字標識出處。數字有多有少,少僅二三十,多則百餘。這是韓鉉從不同渠道瞭解到的資料,因為不是官府的統計,缺乏全面性,但整體上沒有偏離當地報告的數字太多。
韓岡從上到下看過一遍,點了點頭,這人數基本上對得上。雖說還有些參差,但也只是因為韓鉉能詢問到的物件有所侷限罷了。
“移民的事呢,有沒有強迫的,或是阻止的?”韓岡隨手翻著韓鉉的隨身筆記,又問。
“強迫倒是沒有,”韓鉉回想道,“要說阻止,有件事不知算不算。”
韓岡道,“說來聽聽。”
“這件事說來有趣,”韓鉉道,“其實兒子這一回在太康縣,還扮了一回流民。”
“哦,當真?”韓岡揚了揚眉,聽得升起了興趣。
“當然,兒子怎麼敢誆騙大人。兒子當時換了身破舊的衣服,打扮得跟街上的流民沒多少差別。到了縣衙外專設的移民處,就進去報了名,自稱是鄉里的殷實人家,只是一脈單傳,這一回遭災,家破人亡,沒有什麼親戚可以投靠,想要去雲南闖一闖。”韓鉉眉飛色舞,很是得意。
“當時守在移民點裡的就一名老吏,六十七十了,老眼昏花,沒看出兒子的身份不對,把兒子的話都當了真。聽兒子說要移民雲南,就滿口勸說人離鄉賤,又說京師戶籍難得,外地富貴人家若有子弟想要應考,還想方設法辦一個京籍,也容易過那舉試,哪有不做京師人,反倒去做蠻夷的?不當人子,祖宗九泉下都睡不安穩。還勸兒子去東京城找一份工,說兒子看著模樣不差,又識字,肯定能進館子裡做個跑堂,或者去店鋪裡做個學徒,用心做幾年就能做掌櫃了。”
韓鉉說到這裡忍俊不禁,就嗤的一笑,強忍著,“那時候,娶妻生子,強如去邊疆賭命。後來那吏人許是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