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梳理(九),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口齒伶俐,模樣又不差,說著說著,又說要給兒子介紹一家有根腳、又待下寬和的東家,還說那東家家裡只有一獨生女兒,只要兒子老實肯幹,做人實誠,做兩年說不定就招贅了。兒子千辭萬讓才脫了身。”他邊說邊笑,越是說,笑得就越是厲害,“兒子回頭還想,幸好跑得快,不然就給人拉去做上門女婿了。”
韓鉉最後說得自己都哈哈大笑,韓岡也為之莞爾,“要是你給人捉去做上門女婿,為父可就不知該怎麼跟你岳丈交代了。到時候,說不得真得捏著鼻子還了舊貼,認下新親家了。”
韓鉉終究年少臉嫩,自己說沒什麼,聽韓岡提起他的婚事,就有點臉紅,嗔怪道,“大人!”
“好了,不說笑了。”韓岡也不取笑兒子,正色道,“按你說的,你要去太康縣的移民處說要移民雲南,然後被當班的吏員給阻止了。”
“大人,”韓鉉連忙道,“這不能算是阻止吧,只是勸說了幾句。”
對抗朝堂,這可是大罪名。他可不想因為幾句話的事,就把那嘮叨嘴碎卻是一片善意的老吏給害了。
“是不能算,只是老吏多嘴,還是好心。真正的阻止,是拒絕辦理,是直接與朝廷的敇令對抗。不過他這種想法在京師周圍當不在少數,無怪乎各縣移民不多。”
“是不多,只兒子打探,太康縣登記的也就兩百來人,其他縣也不多。”韓鉉在筆記本上翻了一頁出來,指著上面的記錄資料,“其中還有好些第二天就反悔的,要不是朝廷給了十天的考慮期,縣裡呈報得太及時就能落下大麻煩。”
韓岡默然點頭,說起移民,北方最開放的是關西,南方是福建,主要還是商業風氣最為濃厚,輿論偏外向,當地人敢於往外跑——福建那是自古以來,關西的風氣轉變倒是韓岡一手帶起來的。
這兩處地界,好些人家的次子、三子長到十五六,沒有別的門路進待遇好的工廠,又不願去做苦工,就扛起包裹就到當地的移民處辦理登記了。再怎麼差都能平白落下十畝地,看著危險,說不定就發了呢。
但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北方的移民情況尤其屬京師最差。儘管每一次大災,都是移民大量出現的時候,可這一回開封雨災,京畿府界,最後確定要移民的百姓,拖家帶口也就不到千人。京畿的百姓他們一貫是不願外遷,京外的洛陽、大名、應天這一干大城市都不去,更不用說去西南、西北開荒了。
但當地官員救災工作做得好也是事實,不然沒吃沒喝,再不想去也得去了。
“醫院,物資發放,這些事上,有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韓岡繼續詢問,他不嫌耽擱時間,韓鉉這樣的第一手資料很重要,趁機教育兒子更是重要。
“都好。”韓鉉道,“畢竟是京府,都堂選調的親民官都是有能力的,兒子一路上,都從百姓嘴裡聽得不少誇讚。嗯……”
說著,他又回想了一下,繼續說:“鄢陵的富知縣才上任,百姓提到他的不多,說他好的也是說富老相公的孫子,肯定不會差了。倒是上上任的狄知縣,狄正青,鄢陵黎庶皆是交口稱讚。說他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法,一年到頭都在忙碌。可惜就待了一年半。”
“磨勘上中,京府課最第一,為父眼又不瞎,會讓此等良吏沉淪下僚?”韓岡一笑,“他已經在無為軍做知軍了。”
“啊,還說要跟大人好好推薦他呢。”韓鉉很是遺憾,又驚歎道,“磨勘竟然能拿到上中,這也太有能耐了。”
官吏磨勘上下九等,上上向不與人,上中就是最高一級,官場中平均兩三年才得一見,不是大功勞或是表現得極為突出,絕對拿不到的。絕大多數官員,就算做到宰相,照樣一輩子都沒拿到一個上中,韓岡累累勳功,又有挽天之傾的大功績,也只有三個上中考績。
當然,所謂磨勘,也只對中低層的官員意義重大。對議政以上,也就是過去的侍從官以上,並不需要看得太重。都是朝廷重臣了,拼的是後臺、人望和手腕,考績什麼的,不要太難看就行。展兩三年磨勘,罰幾斤銅,於他們而言都不是事。
韓岡自不會對兒子說以上這些,他笑道,“你也說他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法了,只這一條就讓鄢陵當年的收穫增長了一倍,稅賦增加五成。又興修醫館、圖書館、漏澤園,還為各村免費打了風車深井,這些事,都是沒有驅用太多鄢陵百姓的勞力就給他做成了。還有鄢陵獄訟,他也做得很好,沒有惡性大案,尋常案件處理得又及時,有半年多是牢獄中只有老鼠跑,故而士民皆稱讚。”
“難怪。”韓鉉聽著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