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14),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章城下馬鳴誰與守(14)
馬蹄聲在晉寧城衙前一陣陣的響過,懷揣墨跡淋漓的軍令,一名名河東軍的將領,跨上他們的坐騎,紛紛趕去他們的戰場。
揮舞在騎手掌中的馬鞭已經看不分明,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身影,黃裳目送著最後的一名將領離城遠去。戰爭之前的那一份緊張,好像沉甸甸的青石,莫名的壓在心頭。
在雁門關的時候,黃裳還是旁觀者的感覺。但這一次圍剿阻卜強盜,他卻是全程參與。雖然敵人僅僅數千,可深入接觸到戰爭的每一個環節之後,黃裳才知道,組織一場會戰究竟有多麼繁瑣。
天候、地理、人員、糧秣、軍器、敵情,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而且在戰前這些的謀劃運籌之中,還要考慮到將校間的關係和勢力平衡,要激發出他們最大的作戰意志,同時還不能讓他們變得為爭功而輕敵冒進。人心的把握,比起物資的調動,還要難上十倍。
一場戰爭,絕不是存在於史書中的那些個大捷、大潰、勝績、敗績之類的冷冰冰的文字,參與其中的全都是活生生的人。
親眼看著一名名將校抱著必勝的信念啟程離去,其中又有多少能平安回返,沒有人能預料得到。作為參與謀劃的幕僚,他們的xing命很可能就在自己錯誤的一句話下終結。
黃裳心口憋悶著,回到內廳時,便看到折可適正在謄寫軍令。
充任韓岡幕僚的氣學同門,個個都是以飽讀詩書而自詡,為韓岡起草軍令時都免不了帶上一股文酸氣,一開始的時候以至出現過好幾次駢四儷六的文章來。被韓岡教訓過幾次之後六文體不見了,但就是黃裳來寫也一樣,還是顯得過於文縐縐的,有些詞彙很容易讓本來就不識字的將領們、以及他們的水平不高的幕僚一頭霧水。
在起草公文時,韓岡就這麼要求。而在他過去所釋出的幾篇有關醫術的條令和書籍時,也是寧可失之於繁瑣,也絕不追求辭章的文華,絕不以辭害意。所以在他將自己的要求放在軍事條令上的時候,也是不足為奇。
韓岡曾經說過,軍中的公文、條令,用詞必須jing確而無歧義,同時還必須淺顯易懂,免得接受命令的人產生誤會。這是軍中的通則,並不是韓岡所訂立的規矩,不過執掌軍事的文臣,很少有人願意損傷自己的顏面,被人嘲笑文采,只為了讓下面的將校們,不至於誤讀上命。
折可適現在正在做的差事,就是將一些寫得過於晦澀,以至於產生了諸多歧義的軍令草稿,以將校們能理解的文字重新翻譯一遍,再呈遞韓岡過目確認後,遣人送出去。
黃裳回來,看見折可適忙得連話都沒空說,便沒有打攪他。但折可適聽到了黃裳的動靜,卻放下筆,“勉仲,人都送走了?”
黃裳點點頭:“全都出了城,”
折可適又抬眼看了看黃裳,“勉仲兄,你出戰前朝廷還向你說了些什麼?怎麼見你現在心情似乎有些不對。”
黃裳腳步停了一下,想了想,還是將自己的感觸向新交的好友簡潔的說了一遍。
“……習慣了就好。”折可適聽了之後很不在意的說了一句,就當做是勸誡。
只是黃裳見到他的態度,卻變得十分的驚訝。沒想到折可適這個平時都減少了與人針鋒相對的的和氣之人,對戰爭的態度竟然是這番容貌。
折可適沒空,但他現在正在忙著,頭也不抬的說著,“既然吃了這一口飯,死在戰場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在下的祖父輩,十六個兄弟,現在只有一人獨存。剩下的十五位伯祖、叔祖,六個死在各個戰場上,三個死於舊傷復發,剩下的也是形形sèsè的疾病而或遲或早,壽終正寢的只有先祖父一人。這一點,能夠問龍圖。他可是從跟隨王相公一起從西北邊陲起家,剛開始的時候,手上的人比你我更少一點,與上陣的將校也愈加親近。”
“不是人人都比得上龍圖。”黃裳嘆了一聲,卻往韓岡的客廳走去。並不是要問一下韓岡的心路歷程——他也不打算去問——而是回去繳令。
黃裳通名後進廳,韓岡正在看著一封信,在他的桌上放著根黃銅圓筒,是之前黃裳都沒有看到過的東西。
“人都走了?”韓岡放下手中的信函,他的問話跟方才的折可適竟然差不多。
“都走了。”黃裳點點頭,“離開得都很痛快,沒人猶豫耽擱。”
“……都是想早ri立功受賞。”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免不了會出現的結果。黃裳忽然之間,那份沉重的感觸忽然去了些許。隨即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