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部分,後漢書,熱帶雨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刊誤及殿本考證改。按:殿本作“延率吏掾史”,衍一“吏”字。
一一五一頁五行*'扛'*音江據汲本、殿本補。
一一五一頁九行太守富宗聞延名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袁宏紀作“傅宗”。
一一五二頁一二行司徒玉況殿本改“玉”為“玊”,有王會汾之考證,謂按玉篇,金玉之“玉”魚錄反,點在中畫下,其音宿者點在中畫上,監本作“玉”,今改從“玊”。今按:校補謂玉自有宿音,史記封禪書公玉帶,玉即音肅,不必改字。
且說文玉本無點,尤不容分玉玊為二字。又按:校補謂光武紀建武二十七年,大司徒玉況薨,詔始令二府去“大”,則在二十三年自應仍稱大司徒,傳脫“大”字。
一一五三頁四行永平十五年蝗蟲起泰山汲本“泰”作“太”。按:范曄避其父範泰諱,“泰”皆作“太”,此後人回改也。又按:玉況卒於建武年閒,謝承書所云永平十五年云云及下章和元年云云,皆誤。
一一五三頁一0行有新野功曹鄧衍集解引惠棟說,謂東觀記作“鄧寅”。按:校補謂“寅”當即“演”之誤,衍演通作。
一一五五頁二行將三子移居山陰按:“三”原鬥“二”,徑改正。
一一五五頁七行弘師同郡河東太守焦貺按:袁紀雲“事博士焦貺”。
一一五五頁一一行遷淮*(陰)**'陽'*太守按:刊誤謂案漢郡無“淮陰”,當是淮陽,此時未為陳國也。今據改。
一一五五頁一一行建初*'初'*為尚書令據王先謙說補。
一一五五頁一三行請使郎補千石*'令'*據刊誤補。
一一五六頁五行出為平原相按:集解引錢大昭說,謂平原為國,在殤帝建平元年。考建初四年,封皇子全為平春王,未幾,王薨國除,此“平原”或“平春”之誤。
一一五六頁一三行時舉將第五倫為司空“第”原作“弟”,“五”原作“伍”,徑改正。按:第與弟五與伍固可通,然一書中姓名宜前後一致也。
一一五六頁一四行在位四年按:張□謂本紀元和元年八月,弘為太尉,三年四月免,不得雲“四年”。
一一五七頁一一行其冬代尹勤為司空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章為司空,安紀在永初元年九月,“冬”當作“秋”。
一一五七頁一三行髃臣以勝疾非痼“痼”原作“錮”,痼錮通,然上文作“痼”,今改歸一律。
一一五八頁一行清河孝王子佑刊誤謂案安帝名祜,此作“佑”,字之誤也。今按:
範書“祜”皆作“佑”,或範氏別有所諱歟?
一一五八頁二行而立平原王*'勝'*事覺*(勝)*策免按:黃山謂“勝”字當在“事覺”上。安紀永初元年“司空周章密謀廢立,策免自殺”,平原懷王勝傳,延平元年封,八年薨,與紀合,則勝無策免事,諸王之廢亦不得為策免,此策免自屬章也。今據改。 後一頁
後漢書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 第二十四
*子松竦曾孫商玄孫冀*
梁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晉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一'統高祖父子都,自河東遷居北地,子都子橋,'二'以貲千萬徙茂陵,至哀、平之末,歸安定。
注'一'東觀記曰:“其先與秦同祖,出於伯益,別封於梁。”梁益耳見左傳。氏音支。
注'二'東觀記,橋子溥。溥子延,以明軍謀特除西域司馬。延生統。
統性剛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補中郎將,使安集涼州,拜酒泉太守。會更始敗,赤眉入長安,統與竇融及諸郡守起兵保境,謀共立帥。初以位次,鹹共推統,統固辭曰:“昔陳嬰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一'今統內有尊親,又德薄能寡,誠不足以當之。”遂共推融為河西大將軍,更以統為武威太守。為政嚴猛,威行鄰郡。
注'一'前書曰,陳嬰故東陽令史,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乃請立嬰為王。
嬰母謂曰:“吾自為汝家婦,聞先故未嘗貴,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
嬰乃不敢為王。
建武五年,統等各遣使隨竇融長史劉鈞詣闕奉貢,願得詣行在所,詔加統宣德將軍。八年夏,光武自徵隗囂,統與竇融等將兵會車駕。及囂敗,封統為成義侯,同產兄巡、從弟騰併為關內侯,拜騰酒泉典農都尉,悉遣還河西。十二年,統與融等俱詣京師,以列侯奉朝請,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除四子為郎。
統在朝廷,數陳便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