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吃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0第三十七章 天禧之亂,錦繡明嫣,我愛吃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皇帝歡歡喜喜的過了六十大壽,覺得自己的身體很是康健,定然能再活個十來年,於是趁著高興,決定改元天禧,所以翻了年,便正式進入了天禧元年。

然而這個年號改得不好,也不知是哪裡犯了忌諱,天禧元年註定是個多事之年。正月初五的時候,陳太后薨逝,諡號明德。明德太后是陳皇后本家的姑母,無論從情感還是利益上來講,太后自然是支援立秦王為太子的。皇帝不好違背母親的意思,這些年來只是拖著,不肯立儲。現在太后一死,死前又留有遺言讓皇帝儘快立儲,皇帝便沒了顧忌,二十七日守孝期滿,就召見群臣討論立儲之事,至此拉開了奪嫡之戰的序幕。

皇帝終於鬆口要立太子了!盼星星盼月亮等著這一天的秦王黨和魏王黨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好了,當下群情激動起來,一個二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全心投入奪嫡大戰。這下子朝堂之上為了立儲之事,兩派人馬爭得面紅耳赤的,平日裡個個正人君子得很,現下是恨不得挽著袖子給對方一老拳抽趴下嘍。而朝堂之下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栽贓陷害,拉人*,時不時的有官員落馬,搞得燕京一派悽風苦雨。

本來皇位繼承製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今皇帝沒有嫡子,長子也是個扶不上牆的(據說是被皇后娘娘養殘的),而皇室下一代的品質實在是讓人堪憂,諸皇子中除了秦王和魏王,還真沒個可看的。

所以太子人選也只有從秦王、魏王中挑了。秦王養母是皇后,雖然沒有改了玉牒,記在皇后名下,但他也算得是半個嫡子了,在這一點上就佔了優勢,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援認可,可惜秦王不是老大,他排行第五,要不然也沒什麼可爭的了;魏王則是有皇帝的寵愛,皇帝喜歡小兒子,想要小兒子當太子,但要顧及朝臣意見,正同群臣扯皮中,所以也有小部分人想要藉此晉身,力挺魏王。這實際上是皇帝跟朝臣的一次較量,勝負難料,若皇帝被勸住,那就是立秦王,若朝臣服軟,就是立魏王,這樣的情形實在不好得摻和。

中立派代表如沈琳,早就拖家帶口,跑到建康躲著了,萬事不管,只等塵埃落定。反正老皇帝身體好得很,最大的靠山不倒,還沒必要再找一個。

哪想到在個秋風乍起的時候,剛過了六十一歲生日的老皇帝他居然駕崩了。天禧元年九月初八,天子崩殂,諡為孝仁皇帝。

沈琳捏著京城的來信看了又看,實在不敢相信他一向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的皇帝表哥已經駕鶴往西天旅遊去了,只留下遺言說傳位給魏王。

真是太不負責了,好歹也給留張聖旨啊。這下好了,魏王登不了基,秦王一派就咬定了不見聖旨,不肯稱臣,因為沒準兒是魏王假傳口諭呢<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孝仁皇帝死得突然,死的時候身邊只有曹妃(所以有傳言說皇帝死於馬上風)和個太監總管。太醫大臣們趕到的時候,老皇帝早就嗝屁了。就這兩人當人證,也難怪人家懷疑了。

爭爭吵吵過了十來天,還是沒個結論。本以為還能吵下去呢,秦王就帶兵逼宮了,捏著人證物證,說是曹妃魏王毒害了先皇,於九月二十的晚上,攻打皇宮(因為魏王住宮裡)。

魏王在軍中只有威武將軍李家可以依靠(這還是老皇帝留給兒子的勢力),本就人單勢薄了,更有康寧候衛家臨時加入了秦王陣營,雙方兵力懸殊,魏王只能在一隊李家軍的護衛下,倉皇出逃,秦王則佔了寶座,順道兒把進京奔喪的藩王們全拿住了(沈琳嚴重懷疑,秦王之所以等了十來天才動手就是為了抓這些藩王們)。

天禧元年,十月初八,秦王大局在握,就此登基為皇,發下通緝令全力捉拿弒父潛逃的魏王。

天高路遠,等到沈琳拿到訊息,新皇早就登基,昭告天下了。而這時,魏王也已經在跑路途中了,一面宣傳著秦王暗害君父,謀朝篡位,一面打著他才是正統的旗號,直往蜀中奔去。一路上倒也聚集了一堆人馬。

這兩兄弟追追逃逃,打得熱鬧,天下民眾,一時也分不清誰是誰非。然秦王已經在金殿登基,佔了先手,對大部分人來講,自然是向秦王稱臣為好。

沈琳跟謝玄之一說,他決定上表向新皇稱賀。謝玄之鄙視之,真沒見過你這樣沒節操的。

沈琳臉皮極厚,反駁道,“反正哪個當皇帝都是他老趙家子孫,肥水沒流到外人田裡去。”

“就算秦王真的是謀反上位,也沒關係麼?”謝玄之問道,他可沒有沈琳那樣無節操。要知道先皇在世時軍中最信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