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2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都瞧在心上。無聊的時候,他心裡也琢磨過,其他阿哥繼承王位的情況。

三阿哥上臺,那就是文人士子掌權,朝野中怕是一片頌歌之聲。

文人出發點是好的,想要青史留名,做個賢臣。但是文人的缺點就是眼高於頂,說的多,做的少。對於已經糜爛不堪的官場,他們又有幾個能堅持住文人的傲骨,不隨波逐流的?

八阿哥上臺,代表的是滿漢權貴。

正是因這些人的貪婪,才使得貪汙成風,官場上烏煙瘴氣。八阿哥要靠這些人做皇帝,怎麼會自傷根基,到時候只怕是越發縱容大家撈銀子。

十四阿哥上臺,武官在朝廷的分量就會加重。

這樣又能如何?畢竟治理國家,不是打仗,提高武官的地位,只會埋下隱患。

肯幹活的,不會被臣子左右的,只有四阿哥了。

這點曹顒能想到,身為帝王的康熙也該能想到。其他的人,則是身在大局中,思量的不同的。看來,要想個法子不讓四阿哥誤會才好……

曹顒回了太僕寺衙門不久,便有內侍來傳了其降職處分的旨意,其中提到下月初一開始兵部當差之事。

除了曹顒之外,其他三位也不能倖免,王景曾與伊都立降兩級留用,唐執玉罰俸一年。

伊都立與唐執玉倒是沒什麼,畢竟同曹顒比起來。他們的處置還算輕的。王景曾的臉色,可是難看得緊。

他的同年中,要不是外放的地方大員,要不是京裡的堂官。這太僕寺卿本就是品級不高,這降兩級,就是從四品了。

唐執玉在心裡嘆世道艱難的同時,也是帶著幾分納罕。這些日子,曹顒埋首案牘,莫不是早就得了信?

又想起曹顒請他們幾個聯名的那個摺子,唐執玉心中生出幾分欽佩。

外頭說起他這位上司時,有不少人不屑一顧,認為其不過是黃口稚子,是靠著王府的裙帶關係與家族的餘蔭的關係居於高位。

唐執玉原也以為如此,共事兩年之後,卻不禁為自己之前的感知羞愧。

伊都立面上沒說什麼,等就剩下曹顒與他兩個的時候,卻是忍不住道:“看來,我們幾個是沾了大人的光了,幸甚!”

雖然他沒有多說,但是曹顒卻曉得他話中之意。

這日月山河之變,總要有個結文,其他衙門怕馬上就要推替死鬼了。太僕寺衙門這邊,旨意下的早,大家受了責罰,卻是不用揹負“失德”的罪名。

揹負了那樣的汙點,前程就沒什麼指望了。

曹顒搖搖頭,道:“這就是冷衙門的好處,就算今兒旨意不下,咱們這邊不推人出來,還能有人迫著不成?”說到這裡,想到無風也能挑起三尺浪的御史們,臉上卻添了苦笑。

按理來說,御史應是盯著官場、監督官員的。如今卻是成為權貴互訐的工具,做的是別人的嘴巴,別人的眼睛。

伊都立笑道:“反正借你光就是了,可笑王景曾那書呆子,還為自己個兒降級委屈呢。”說到這裡,想到曹顒去的兵部,帶著幾分關切道:“兵部人不多,但是裡頭的彎彎道道可不少。大人這幾天,可先要都打聽好了,省得再吃虧。”

曹顒點了點頭應了,道:“這兩年,也沒少勞煩你提點。後個月末,我請大家吃酒。”

“大人請,還是我們湊份子再說,這踐行酒總是要吃的……”伊都立道。

雖說心中疑慮叢生,但是四阿哥手上要盯的事兒多,倒是也顧不上去琢磨。

蒙古白災,各部王公臺吉已是上摺子請援,朝廷這邊怎好袖手旁觀?就算儲糧有限,顧不得百姓牧民,難道還要任由那些王公臺吉餓死不成?

滿蒙數代聯姻下來,那邊的王公臺吉不少都有愛新覺羅的血脈。要是朝廷寡恩,往後還怎麼讓蒙古人甘心臣服?

除了安排人往受災嚴重的幾個部送糧食外,還有安排人過去教那些牧民打漁之法。

蒙古人本是不吃魚的,也不會打漁。朝廷這邊又不好說,只給王公救濟糧食,卻枉顧百姓牧民生死。

畢竟,在名義上,那些牧民也是大清的子民。

雖說在朝廷這邊,巴不得蒙古人傷了元氣,但是面上還要施行“仁政”。

草原上河流縱橫,學會了打漁之法,也算是添了吃食,熬過這一關,也不算難事。

除了蒙古的救濟,還有湖廣那邊被淹了的縣,也得需要賑濟。

待忙完戶部的差事出來,已經是黃昏時分,四阿哥覺得自己的身子有些僵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