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部分,重生於康熙末年,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阿哥想到此處,心裡頗覺怪異,總覺得像是有什麼東西是自己個兒不曉得的。

這感覺怪異的豈止是七阿哥一個,還是十六阿哥也是如此。

太后雖在後宮呆了大半輩子,但是因早年太皇太后的庇護,並沒有吃過什麼苦頭,並不是個圓滑世故之人。

同尋常的老人一樣,她的喜怒哀樂都露在臉上。

在同十六阿哥說起曹家時,老人家臉上是毫不掩飾的關切。那種關切勁,並不亞於她親自照看大的五阿哥那邊。

就是這藉著打賞曾孫女,賞賜曹家,這明眼人,誰看不出來。

太后是國母,這大清最尊貴的女人。諸事隨心沒什麼,卻是使得曹家難免引得旁人側目。

十六阿哥心裡,是不願曹家惹上麻煩的。

曹家長房就曹顒哥兒一個,要是鬧出什麼是非來,最後還得曹顒頭疼。

十六阿哥因這個緣故,婉轉在太后面前勸阻了兩句,說是道路遙遠,往來運輸不便宜什麼的。就算沒有這些,晚輩們亦是能體會太后的慈心,云云。

太后哪裡聽得懂這個,權當十六阿哥因天氣熱、道遠才這般說的,心裡卻是也有些不放心。

這才想起七阿哥來,讓十六阿哥出來傳旨,叫七阿哥使喚兩個妥當人,送這些貢品回京。

七阿哥曉得了前因後果,心裡的疑惑越深,想起出差蒙古的女婿曹顒,倒是真有幾分想念……

遠在外蒙古的曹顒,已經開始再次的長途跋涉,隨著大喇嘛,往西南哈密方向行進。

這卻是沒有來時的辛苦,因為曹顒如今被大喇嘛留在他的氈帳裡,不用再騎馬奔波。

大喇嘛的氈帳沒有再拆分,每天白天直接挪到牛車上,用十幾頭牛拉著。

雖然牛拉車的速度令人抓狂,但是勝在這黎明動身,日落方歇,熬的時間久,一天也能走個幾十裡。

不曉得大喇嘛是發現曹顒具有“慧根”,還是他做了活佛多年習慣了收授弟子,對曹顒講起佛法來。

曹顒這邊,則是帶著幾分偷懶,也是帶著些許對藏傳佛教的好奇,半推半就的做了大喇嘛的臨時弟子,聽著他講授佛法。

大喇嘛所信奉的教派,是“格魯派”,也叫“黃教”,同達賴、班禪一個教派,這個教派已經是藏傳佛教當下的主流教派。

他們提倡僧人要持戒、不娶妻、不喝酒、不殺生、不事農作。他們信奉裡的,是“持緣起性空之見”,認為“諸法待緣而起,畢竟空無自性”。

在他們眼中,天地是一緣起網,不管歷經什麼劫數,因果不亂,綱常連貫的緣故,是因為不管是因何緣故歷劫,這真心只有一個,這就是他們所說的“自心本性”。

曹顒早年在江寧清涼寺呆了小三年,對於佛經理論並不算陌生。

雖說覺得這大喇嘛信奉的教派,比中原文明千餘年變得空談許多的佛家更符合人性一些,但是曹顒畢竟不是佛門弟子,不願隨意點評。

他只是聽著大喇嘛講說經文,在不解的時候,問上一二。

大喇嘛似乎將自己當成了勸曹顒向佛的“緣起”,想要超度他做個徒弟的樣子。

曹顒跟著大喇嘛,頓頓吃著手把肉與奶豆腐,原本因長途跋涉有些清減的臉上又有了肉。

對於佛學,曹顒只當是一門自己不熟悉的知識看的,能曉得多些就多了,真沒有旁的意思。

他上有父母雙親,下有嬌妻弱子,日子過得是勞乏中帶著幸福滋味兒,怎麼會有棄世之心?

有的時候,他心裡也挺羨慕僧侶的輕閒,不是身體上的輕閒,是精神上的。

但是羨慕歸羨慕,人活於世,總要揹負責任,那是避無可避的。

大喇嘛出行,隨行的僧侶信徒不在少數,也有數百人。加上隨同曹顒而來的七十人,這隊伍浩浩蕩蕩的,頗為壯觀。

因為遊牧民族習慣了草原上遷徙,這牛羊都是隨著人群走的,這一路上,倒是不用擔心吃食。

喀爾喀右翼扎薩克,共有親王一、郡王一、貝子一、國公一四個世襲罔替的顯爵,剩下的就是諸臺吉了。

遇到這些個蒙古王公的駐地時,大喇嘛與曹顒就會受到隆重的款待。

曹顒不過是藉著“欽差”的名頭罷了,大喇嘛卻是被蒙古臣民當成了神佛一般的恭敬與禮遇。

各色哈達不說,這信徒們送上的黃油、馬奶酒、油炸果子等吃食,也有好幾大車了。

還有些虔誠的信徒,已經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魚崽崽今天也想養霸總

聞聲有無

隨身帶著ipad

絢爛冬季

殿下我只是你的護衛

蝴蝶的出走

男神,過氣不候

卷耳

六零小甜妻

修身齊家